金什么玉振,振玉声金还是金声玉振

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金什么玉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振玉声金还是金声玉振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说的是才德兼备的谁呢?

谢邀:

开篇明义,“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孔子的。

其实,“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只是和音乐演奏有关。“金声玉振”中的“金声”指的是钟声,《说文解字》对“钟”的解释是“钟,乐钟也。”钟声的特点是在敲击时声音会逐渐地由大变小;玉,古典乐器中的“磐”,《尔雅》解释道:“磐,乐器名也,以玉石为之。”磐的声音特点是“首尾如一”,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因为“金声玉振”的本意是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有始有终。所以“金声玉振”通常用来声音和音乐,有响亮、和谐等含义,比如明代文学家谢榛《四溟诗话》中这样写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用“金声玉振”来评价孔子,最早出自先秦文学作品《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以音乐演奏为比喻,说明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先贤。

自孟子之后,许多儒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这一观点。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说:“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这句话是说,孔子编订六经,修著《诗》、《书》、《礼》、《乐》,这些工作像敲钟一样开始,击磬一样结束,这些工作是集大成之作,既继承了以前的先贤,也超过了以前的先贤。

由此可见,孟子是将孔子和“金声玉振”联系起来的始作俑者。那么,孟子为什么要以音乐演奏为比喻,将孔子比喻成一位“金声玉振”的人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两大点。

一、因为“金声玉振”本身就是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词汇

第一,从金声玉振的本意来看,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有始有终,这种有始有终即是一种美德,代表了一种完整,有头有尾,可见始终。所以,孟子说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有条理地开始与结束关乎智圣。

第二,当磐的使用材质是玉时,金和玉本身也就代表了一种美好,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作为有着自然属性的金和玉,常被人们看作是大自然的精华,因而也被赋予特有的品格。

古人对于金玉本身就有着一种尊崇的心理,且这种心理由来已久中国的文字中有相当数量的汉字是金部和玉部,这就是金玉崇拜的文化信息的具体体现。

古人经常用“金玉声”或“金玉音”来比喻声音,甚至诗文。唐代诗人钱起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中写道:“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白居易《崔湖州赠红石琴》诗中写道:“引出山水思,助成金玉音。”南宋词人汪元量《长相思》中也写道:“空谷佳人金玉音,有谁知此心”。

此外,像金玉满堂金玉良缘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枝玉叶等汉语成语,都体现了金玉的珍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三,金玉原本是代表钟磐,而钟磐又是礼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雅乐的演奏乐器。从这一点来说,钟磐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且还是一种高级身份的象征,代表了等级地位的差别,于是,钟磐又添加了一层高大上的含义与表征。

所以,金声玉振又同时具有乐与礼的两层含义,以之来形容君子之德是非常合适的。这种君子之德自然也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品质。

二、孔子与“金声玉振”的结合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特别强调传授知识文化和培养道德品行必须相统一的思想。

作为教育家,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启发式”的的教学方法。

而“礼乐”恰恰是孔子的主要教学内容,孔子认为礼乐文化不是探讨人生是什么的学问,而是一种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调整人际关系的准则。为了适应文化下移的潮流,孔子开办私学,传授礼乐文化知识,从而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人,他在教育学生读书学功课时,处处以礼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不仅言传,还以身教影响着学生,这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今天仍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后世为纪念孔子,在各地修建了许多文庙,文庙是各地纪念孔子及孔门圣贤的祠庙,是培蕴国学而施教一方的重要门庭。

唐贞观四年,太宗为推崇儒学思想,发诏“天下各州县皆立孔庙”,以至“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文庙获得空前的历史发展,所以有的地方有两座甚至更多的文庙。文庙不仅包括祭祀建筑群落,它往往还与官办的各级学宫组织在一起。

文庙不仅是一个“礼”的空间,而且是一个与“礼”互补的“乐”的空间。孔子教诲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按仁的标准来进德修业并学习六艺,使得文庙学宫承载并包容的内涵十分广泛。

文庙中有不少赞颂孔子的牌匾,这些牌匾上一般都有题字,大多是对孔子的思想以及道德的肯定,如:“金声玉振”“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等。

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有一举世闻名的孔庙,孔庙大门之南有一座石牌坊,该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牌坊上有“金声玉振”四个笔力雄劲大字,这四个字笔力雄劲,是由明代著名文学家胡缵宗亲笔题写的。可以说,这四个字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学养、思想、道德的肯定。

金声玉振的意思 金声玉振的解释

1、金声玉振,汉语成语,拼音jīn shēng yù zhèn,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2、出处:郭店楚简《五行》篇:“[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的,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谁?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说的是我国的大圣人孔子。孔丘(约前551年-约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子孙后代尊称孔子或孔夫子。生在鲁国陬邑,先祖为宋国人,东周秋春后期鲁国的教育学家与思想家,曾在鲁国出任官衙高级官员。为儒家思想的创办人。而孔子儒家思想的德行论五行观念(礼义仁智信)对邻近地区,如:朝鲜半岛、琉球、日本、越南、东南亚等地域拥有 长远的影响,这种地域也被称作儒家文化圈。

孔子健在时被称作“天纵之圣”、“天下木铎”,由董仲舒提倡,汉武帝实施“八股取士”现行政策,后人执政者或孔教教徒相继敬称孔子为圣贤、文圣、至圣、万世师表、大德万世师表、万世师表。其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十五世祖为宋国第二任君主宋公仲,十二世祖是宋前闵公,十一世祖弗父何退位给弟宋厉公,拜为宋国上卿。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lol大司马,在皇宫内战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往鲁国的邹邑居住,作鲁国的医生。

孔子的爸爸叔梁纥处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医生。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九个闺女,他望子急切,因此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废。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媳妇,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来源于要求],因为婚姻不合礼乐制度,被史籍称之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二年(前551年)生下孔丘。颜征在曾私底下至尼丘山祭拜尼丘山神而求子,故取名字丘,字仲尼。孔子早前日常生活极其艰苦,他说道:“吾少也贱,故大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叔梁纥过世,葬于鲁国东部地区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城市告知孔子。颜氏迁居曲阜市阙里,将其养育成年人。幼时的孔子常将祭拜用的礼器(俎豆)摆放起来,训练施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的妈妈在他17岁时过世,孔子期待将爸爸妈妈合墓。为了更好地探听爸爸葬处,他将妈妈棺殡停于街口(五父之衢),向过路人探听。后孔母的隔壁邻居曼父之母,告知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爸爸妈妈合墓于防山。第二年,孔子在为妈妈守丧时,季孙氏酒宴士一级的人(飨士)。孔子前去,不愿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斥责并回绝。但后人专家学者多猜疑这事有伪。19岁时孔子为鲁国皇室季孙氏做公文、委吏和乘田等县吏,管理方法仓储物流和牧畜。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产子。鲁昭公派人送鲫鱼恭贺,该子便名叫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汲,字子思。23岁时孔子逐渐在小乡村招徒授课,学员颜值爆表由(颜回鼻祖)、曾点(曾参鼻祖)、冉耕等。

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君主郯子访鲁。郯子才华横溢,27岁的孔子慕名拜访。韩愈《师说》有语:“孔子师郯子。”孔子依次“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善于苌弘。”大概三十岁上下,最开始的一些徒弟赶到孔子身旁。自此,孔子一直从业基础教育,他广收弟子,流传徒弟三千,圣贤七十二。他辫易服教学相长及因人施教,变成那时候学术研究下沉、个人授课的先行者和意味着,故后代尊为“万世师表”及“万世师表”。

金声玉振说的是谁 金声玉振相关典故介绍

1、“金声玉振”的主人公是孔子。

2、金声玉振,汉语成语,拼音jīn shēng yù zhèn,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3、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

4、译文:“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读音:jīn shēng yù zhèn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翻译:所谓集大成者,就好比演奏音乐时敲击金钟而玉磐也有振动一样。所谓的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所谓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所谓节奏旋律的开始,是智的体现;所谓节奏旋律的终结,是圣的体现。

词语出自《万章章句下·第一节》的一句话,是将句子提炼成了词语,没有具体的典故。

近义词

掷地有声

读音:zhì dì yǒu shēng

意思: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翻译:你可以尝试将其投扔在地上,当作钟磬发出的声音。

举例:我国几代领导人的话掷地有声,要求我们要有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