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王衍字夷甫为什么给杀,以及王衍一家,并宜杀戮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衍(公元256年-311年)就是一位处在这种尖锐矛盾中的名士,他在经世和玄谈之间选择了后者。然而,历史是那样的无情,他最终死在石勒的铁骑之下。经世与玄谈的冲突,王衍字夷甫,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当他还是少年时,有一次曾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山涛看见他后,感叹了很长时间。王衍走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俊美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啊!”王衍的父亲曾任平北将军,经常有公文事务,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时得到答复。王衍14岁的时候,人在京城,常到仆射羊祜那里申报陈述公文的内容,言辞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对手和朋友吴国陆抗(东吴陆逊之子)曾评价羊祜的德量可与乐毅和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却没有自卑低下的神色,大家都觉得十分惊异,都说他是一个奇士。太傅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衍却以此为耻,就假装发狂得免。王氏一门名士,王衍的从兄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素有善于鉴赏人物的高名。晋武帝司马炎听到王衍的名声,就问王戎当世哪个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说:“没有见到当世谁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应该从古人中去寻求。”对他十分推重。终于酿成了一幕悲剧。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3年),皇帝下诏书要求举荐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欢谈论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卢钦把他举荐为辽东太守,但王衍没有就任。从此以后,他不再谈论世事,整日里只是吟咏诗赋,清谈玄虚而已。他曾托族人办事,但好久没有回音。有一次聚会宴饮,就问那个人说:“近来托您办的事,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想到那个人很恼怒,举起酒器就砸他的脸。王衍开始沉默不语,领着王导一起乘车而去,但心里很是愤愤不平。他在车中用镜子自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眼光还是在牛背上呢!”王衍的父亲在北平去世后,朋友族人送的丧葬钱财很多,因而许多亲戚熟人向他借贷,王衍就把钱财分给他们。没有几年时间,家里的财产就几乎用光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阳城西的田园中居住,过了一阵子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不久,王衍便开始步人仕途,先任太子舍人,后又升为尚书郎,之后出京城任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县令,整天还是清谈,但县里的大小事务也还算理顺。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黄门侍郎(皇帝侍从官)。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光熙元年(307年),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王衍位高权重,却不思为国,为保全自己,还让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荆州、青州刺史,遭时人鄙夷。王弥进攻洛阳时,王衍率军抵抗。其后转任太尉兼尚书令,又兼领太傅军司。
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奉其灵柩返回东海,途中为羯人石勒所俘获。王衍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石勒大怒,将其与西晋旧臣一同活埋,时年五十六岁。
王衍工书法,尤擅行书,《宣和书谱》有其作品《尊夫人帖》。
王衍(256~311年),字夷甫,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名士。曾任尚书令等要职,官至太尉。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当他还在幼年时,有一次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山涛。山涛看见他后,感叹了很长时间。王衍离开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啊!”王衍的父亲王乂曾任平北将军,经常有公文事务,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时得到答复。王衍十四岁的时候,人在京城,常到仆射羊祜那里申报陈述公文的内容,言辞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对手和朋友吴国陆抗(东吴陆逊之子)曾评价羊祜的德量可与乐毅和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却没有自卑屈节的神色,大家都觉得十分惊异,都说他是一个奇士。太傅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衍却以此为耻,就假装发狂得免。王衍的从兄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素有善于鉴赏人物的高名。晋武帝司马炎听到王衍的名声,就问王戎当世哪个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说:“没有见到当世谁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应该从古人中去寻求。”对他十分推重。 晋武帝泰始八年(273年),皇帝下诏书要求举荐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欢谈论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卢钦把他举荐为辽东太守,但王衍没有就任。从此以后,他不再谈论世事,整日里只是吟咏谈玄而已。 王衍的父亲在北平去世后,朋友族人送的丧葬钱财很多,因而许多亲戚熟人向他借贷,王衍就把钱财分给他们。没有几年时间,家里的财产就几乎用光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阳城西的田园中居住,过了一阵子悠闲宁静的田园生活。 不久,王衍便开始步入仕途,先任太子舍人,后又升为尚书郎,之后出京城任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令,整天还是清谈,但县里的大小事务也还算理顺。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黄门侍郎。
编辑本段名士风流 木秀于林
魏晋是一个尊崇名士,也产生了众多名士的时代。名士们善于清谈,而且行为举止潇洒风流。王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名士,其生前身后为许多人所推重。 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自称继承老庄,清谈玄学,他们的主要立论是:“天地和一切生物都以‘无’为本。所谓‘无’,就是开创万物完成事务,无论哪里没有不存在的。阴和阳依靠它化为生命,万物依靠它而成为形体,贤明的人依靠它修养道德,不贤明的人依靠它避免灾祸。所以‘无’的运用,没有爵位却能够尊贵。”这是魏晋玄学的开始,后人称为正始玄学。王衍非常推重这种看法,但名士裴頠认为这种看法不正确,并著文章来讽刺它。王衍还是像平常一样,而且认为裴頠很有才华,很推崇他。有一次他对人说:“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士,非凡识也。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也有人认为这评价是王戎说的。 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贡,加上他声誉名气很大,为当世人所倾慕。他精通擅长玄理,专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谈论时,他经常手持白玉柄的尘尾,手和玉柄的颜色一样白皙。凡是他觉得道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马上更改,世人称他为“口中雌黄”。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又称他为“一世龙门”。王衍接连担任显要的职务,很多年轻求仕进的人,没有不景慕仿效他的。凡被朝廷进用的官员,都认为他应该做士族的首领。他崇尚浮华放诞,因此被许多人赞同,成为世间风气。 王衍很有性情。 一次,他的幼子不幸夭折,名士山简去安慰他。王衍十分悲痛,几乎不能自持。山简就说:“孩子不过是怀抱中的东西,哪至于悲痛到这种地步!”王衍说:“圣人可以忘掉感情,最下等的人则对感情没有体会。然而最珍重感情的,正在我们这样的人身上。”山简很佩服他的言论,也就转而为他感到悲痛。一说这件事发生在王戎身上。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的亲戚,凭借皇后的权势,刚愎贪婪,性情暴戾,搜刮财物贪得无厌,喜欢干涉别人的事情。王衍的弟弟王澄十五岁岁时,看到郭氏让奴婢在路上挑粪,就劝郭氏说,这样做不好。郭氏大怒,对王澄说;“夫人临死时,把你托给我,不是把我托付给你。”卷起袖子来就准备打王澄。王衍耳闻目睹妻子的种种恶劣行为,但是没有办法禁止她。当时,他的同乡人、幽州刺史李阳,是名震京师的大侠士,郭氏素来很忌惮他。王衍因此对郭氏说:“不只是我说你不能这样做,李阳也说过这样做不好。”郭氏因此行为稍稍收敛。王衍素来鄙夷郭氏的贪重钱财,所以口中从来不提钱这个字。郭氏想试试他究竟会不会说,就让奴婢用钱绕床一圈,使他不能走出来。王衍早晨起来看到钱后,就对奴婢说:“把这些东西都拿走!” 王衍曾托族人办事,但好久没有回音。有一次聚会宴饮,就问那个人说:“近来托您办的事,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想到那个人很恼怒,举起酒器就砸他的脸。王衍沉默不语,清洗完毕,领着当时还年少的王导一起乘牛车离去。他在车中用镜子自照,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眼光还是在牛背上呢!” 有一次,他与裴邈因为志趣爱好不同而发生分歧。裴邈总想攻击他而抓不到把柄,便故意去找王衍,肆意辱骂,想让王衍应答,然后诽谤他。但王衍声色不动,缓缓地说:“白眼儿遂作。” 彭城王司马权有一头快牛,对它非常爱惜。王衍和他赌射,赢得了这头牛。彭城王说:“你如果要自己骑乘就算了,如果想杀掉吃牛肉的话,我愿意用二十头肥牛代替它。既有肉吃,又能存下我喜爱的东西。”王衍却把牛杀掉吃了。 王衍俊秀而有很好的名望,一心企求玄虚悠远,从来不谈利字。他的族弟王敦在晋末南渡之后,经常称赞他说:“夷甫处在人群之中,犹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块之间。”顾恺之在王衍的画像上作赞词,也称赞他人品如青山耸峙,千仞壁立。由此可见他被人所推崇的程度。
编辑本段任人唯亲 清谈误国
西晋末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大纷争。晋武帝死后,惠帝即位,皇后贾南风掌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先后杀死一批名臣。由此为契机而爆发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一时间,朝野动荡不安,大权变动不居,官员们唯求自保。名士王衍也不例外,整日玄谈,不以国家大事为重,考虑的只是自己日后的万全之计。 王衍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宰相)。他任尚书令时,皇族之间争权混战,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匈奴贵族刘渊乘机举兵。当时王衍任宰相,专谋自保。他的女儿是愍怀太子司马遹的妃子,愍怀太子被贾后所诬陷。王衍怕有祸患,就自己上表请求解除婚约。贾后后来被废黜后,官员们上书弹劾王衍,说:“王衍给司徒梁王司马肜写信,抄录呈送皇太子亲手写给妃子以及王衍的信函,陈述被诬陷的经过。梁王司马肜等人拜读后,深感文词语言非常诚恳感人。而王衍身为大臣,应该进行议处责论。太子既被诬陷而获罪,王衍却不能拼死坚持正义,竟随即要求离婚。他得到太子亲手写的信函之后,收藏起来并不示众,一心只想苟且偷生,避免灾祸,完全没有忠诚正直的操守,必须给予公开谴责,以勉励直臣的气节。所以应该把他监禁终身。”惠帝同意了这个意见。 赵王司马伦及孙秀等人掌握大权后,大肆杀戮朝臣。孙秀曾为琅邪郡小吏,请求乡里名流为他品评。王衍开始不许,后来听从了王戎的建议为他品题。孙秀得志后,对王戎、王衍自然大加照顾。但王衍素来轻视司马伦的为人,因此,在司马伦篡位后,王衍又装作颠狂杀死奴婢而免于出来任职。赵王伦被诛后,王衍官拜河南尹,转任尚书,又任中书令。当时齐王司马冏有匡扶皇帝复位的大功,他专断大权,任意行事,公卿见到他都下拜,唯有王衍长揖不拜,因此得罪司马冏,托病辞去官职。后来,王衍又在成都出任尚书仆射,兼管吏部。而后又任尚书令、司空、司徒。 王衍虽然担任国家宰相的重任,但是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想方设法保全自己。他考虑的只是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出任地方长官。”就使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狡兔三窟了。”当时有见识的人都很鄙视他。 王澄是一个无赖子弟,王敦则有狼子野心。王衍任用此二人,完全出于任人唯亲的原则,不以国家大局为重。这一举措,虽然未能使他保全性命,但对以后的东晋局势却造成了重大影响。以后王敦渡江,为荆州刺史。荆州物产丰饶,王敦又手握重兵,与下游朝廷相抗衡。曾一度攻入建康,逼死晋元帝。建立在这种势力基础上,琅邪王氏在东晋声势显赫,一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不能不说跟王衍没有关系。
编辑本段不思抗敌 国破身亡
八王之乱引起政局的动荡,使西晋局势岌岌可危。这时候,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起兵,企图在混乱中夺取政权。当时北方军队大部分集中在匈奴主刘渊的旗下。他派石勒、王弥攻打洛阳。 晋廷以王衍为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钺,率军抵抗石勒、王弥的军队。王衍命前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进攻敌军,击退了他们,缴获了他们的辎重。因此,王衍又转任太尉,兼任尚书令,封为武陵侯。他多次辞让封爵,不肯接受。当时洛阳危险紧急,大多数人想迁都以躲避灾难,但王衍却卖掉牛车,以示坚定来安抚人心。 东海王司马越讨伐苟晞时,王衍以太尉身份担任太傅军司。等到东海王去世,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认为这时战争频繁,惧怕因而不敢担当,就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不久,晋军被石勒的军队攻破。石勒呼叫主公大臣前来与他相见。他以晋朝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石勒很欣赏他,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因而劝说石勒自称皇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让左右手下把他押出去。石勒对他的参谋孙苌说:“我行走天下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还应该让他活下去吗?孙苌说:“他是西晋朝廷的三公,一定不会为我们尽力,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可用刀刃加害于他。”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王衍临死时,看着别人说:“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他死时五十六岁。王衍的二个女儿,长女甚美,嫁贾充的外孙贾谧,幼女王惠风嫁给了愍怀太子。儿子王玄,字眉子,少慕简旷,有俊才,与卫玠齐名。 王衍去世几十年以后,桓温北伐时,在中原登临远眺,曾经感慨地说:“国土失陷,中原百年来成为一片废墟,王夷甫等人摆脱不了他们的罪责。”参谋袁宏为王衍开脱说:“天命运数自有兴废,不一定是那些人的过错。”桓温听了就打了一个比方,说以前荆州刘表有一头重达千斤的肥牛,吃食十倍于常牛,但负重行远,还不如一头老牛。曹操攻破荆州,就把它杀了以飧兵士。桓温以大牛来比喻袁宏,座下宾客,大为失色。
今天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历史人物是王衍(256年—311年),西晋名士、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著名丑女皇后贾南风的亲戚。此人可谓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少有的“矛盾体”,将自己包装得道貌岸然,背地里专做让人瞧不起的事。都说空谈误国,此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衍字夷甫,出身当时的名门望族琅邪王氏,幼年即“神情明秀”、“风姿详雅”。王衍不爱钱是出了名的,他父亲平北将军王?V,在世时给了儿子很高的教育。王?V死后王衍果断把家产都送了人,自己搬到乡下田园居住。王衍将自己比成孔子的学生“子贡”,平时连嘴巴说个“钱”字都不肯。王衍之妻郭氏,和皇后贾南风有亲戚关系,生平最爱搜刮钱财,郭氏见王衍不肯提“钱”,趁王衍睡觉用铜钱围着床撒了一圈,想出丈夫的丑。
琅邪王氏
结果呢,王衍醒来后已经被自己最厌恶的铜钱包围,死活不肯说出“钱”字,更不肯跨过铜钱,裹着被子在床上大叫婢女,“举阿堵物却!”麻利点,快把这些劳什子弄走啊。
王衍最终位列三公,号称是道德君子,其实非常虚伪。
彭城王司马权养了一头快牛。王衍和王司马权赌射,把牛赢走了。司马迁对王衍说,“如果你想留着自己骑,那么随你的便,如果你吃掉这头牛,我愿意出20头普通牛换取它的性命,你看可以吗?”王衍出尔反尔,还把司马权最喜爱的牛吃掉了。
西晋历史
王衍虽为西晋重臣,始终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他对东海王司马越说,“应当选择有才能的人出任青州、荆州刺史”。青州和荆州都是当时的军事要地,司马越非常赞同王衍的话。不久后刺史的委任状下来了,王衍亲弟王澄任荆州刺史,从弟王敦为青州刺史......整个西晋包括司马越在内一片哗然,“这还能算司马家的天下吗?”
王衍得意洋洋地说,朝廷里有我,两个弟弟都当了军事长官,以后王家可以高枕无忧了,哈哈。
王衍逼女儿离婚那段,也能体现出极度自私自利的心。
皇后贾南风
王衍长女王惠风嫁愍怀太子司马?为妻。因为司马?不是贾南风的亲生儿子,性格又很暴烈,最终被贾南风害死。王衍看准了太子这棵树靠不得,在司马?刚被废的时候,忙不迭替女儿递了离婚书给贾南风,撇清了和女婿的关系。王惠风自己是非常想和丈夫同生共死的,可惜她一个女子拗不过父亲。王惠风坐在轿子里被抬回王府,一路嚎啕大哭悲伤不已,连路人都为之动容。
后赵皇帝石勒
最可耻的事情就是王衍推卸西晋败亡的责任。
公元311年,石勒大破西晋军队,召见很多西晋大臣。王衍陈述西晋败亡的原因,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王衍是这么说的,“我年轻时就不爱参加政事,对朝廷的大小事情都不管。”接着又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道,“你这老小子年轻时就开始做官,干到今天都满头白发啦,现在竟说自己从不参与朝廷政事,看来破坏西晋天下的,肯定是你了!”于是下令士兵将王衍送走,王衍走远后石勒又说,“我行走天下这么久,还真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货色!”于是令人半夜悄悄推倒墙壁,将王衍活埋(处死)。
其实西晋的灭亡有许多原因,但要论罪魁祸首应该是西晋权贵王衍。王衍身居高位却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一心只为自己寻找退路,甚至在西晋灭亡后还在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对于西晋来说就是最大的灾难。
王衍字夷甫,出身贵族,年少时外表清秀,让世人惊叹。王衍平日里喜欢谈论合纵连横之术,却因为边疆劳苦而推脱不出赴任,可以看出他是个华而不实之人。因为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有如神人,常把自己比作子贡,再加上他的声誉名气很大,为世人所倾慕。王衍接连担任显要职务,很多年轻求仕的人,没有不仿效他的。凡被朝廷进用的官员,都认为他应该做士族的首领。但他崇尚浮华放诞的文风,却被世人所追随,也因此成为了世间风气。
王衍位居宰相之位,却从不考虑如何治理国家,反而想尽办法保全自己。他所考虑的是如何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及家族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王衍把自己的族亲分派到各个重要的地方担任一把手,而自己坐镇京师,这让当时一些有识之士非常的鄙夷。
后来王衍认为战争频繁且残酷,心生惧怕因而不敢担当统帅,果断选择了逃避责任。西晋兵败后王衍被俘,竟跟敌方主帅解释西晋败亡的原因不在他身上,还劝敌军主帅起来造反称帝,敌方主帅认为他是个奸逆小人,就叫人把王衍给杀了。
可以说王衍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而西晋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王衍字夷甫为什么给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衍一家,并宜杀戮、王衍字夷甫为什么给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