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韩退之被贾岛称为什么诗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韩退之被贾岛称为什么诗人呢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韩愈
别称:昌黎先生、韩吏部、韩昌黎、韩文公。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贾岛
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遂州长江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有诗文集《长江集》。
(材料)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感想)
其实他们压根不是布衣之交,所谓布衣,就是代指普通平民。贾岛是个和尚,穿的是衲衣,本就是补丁衣服,可以成布衣之人。但他俩成为好朋友的时候就是“推敲”典故来时,贾岛在路上就诗句中是该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绝的时候,身为京兆尹的韩愈正好路过——京兆尹也就是当时首都市长或市委书记之类的,人家此时可是锦衣着身哦——立即告诉他还是用“敲”好,因此才有了“僧敲月下门”句。从资料上看,这似乎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后来也没见说贾岛还俗为官。所以这样看来他们的友谊是僧俗情谊或者是“布锦之交”。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历三年至穆宗长庆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中国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一说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布衣之交: 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韩退之被贾岛称为什么诗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韩退之被贾岛称为什么诗人呢、韩退之被贾岛称为什么诗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