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关于刘彻对刘细君怎么样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刘彻和刘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刘惜君,应为刘细君。汉武帝刘彻的同族孙女。
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
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元狩二年(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首。当时,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第二十集
百姓不堪其苦,投告长安令衙张印亲自带人追捕“平阳侯”,不料却皇帝本人张印只好暂时放过
张印奏本,故意要求严惩“平阳侯”汉武帝又窘又怒当面斥责张印欺君张印故意把平阳侯说得实有其人,历举罪状,以为讽谏
汉武帝自知有愧,只好宣布撤销平阳侯爵位──意思说他再也不去扰民了
金童陪乌孙国王孙前来朝觐并带来几十匹乌孙马
汉武帝大喜,重奖金童
但乌孙王孙要求与大汉联姻,请汉武帝遣嫁公主,嫁给国王
汉武帝同意,欲将卫长公主远嫁
卫长公主大怒,怒责金童出卖了她并以自杀相胁
金童悔恨交加蒙太子指点,他闯入禁宫,向汉武帝求亲要求把卫长公主嫁给他
金童告诉他,乌孙国王垂垂老翁,他不能眼看着卫长公主万里去嫁一个老头子,毁了终身!
汉武帝想起了刘细君将她从狱中提出,问她愿否独闯风沙、以公主身份远嫁乌孙?
刘细君一口答应
汉武帝瞒过了乌孙国王年龄,为不忍他让卫子夫准备重重嫁奁陪送并正式册以公主之礼
卫子夫、太子和卫长公主不胜唏嘘,前来相送,依依惜别
汉武帝送给她最好陪嫁赦免江都王刘非所有罪过,以王族安葬
似乎一提到和亲公主大家想到的都是王昭君,历史上她并不是第一位和亲公主,但是却成了一片佳话。而真正的第一位和亲公主是西汉时期的刘细君,也就是乌孙公主,她的名字却是鲜有人知。
刘细君是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父母早早就因为谋反罪被处死,只不过当时她还太小,就被留在宫中。汉武帝期间,北方匈奴的势力越来越大,刘彻也是不服输,坚决以武力对抗匈奴,可是匈奴发育的时间要比这汉朝更久,而且匈奴人民本来就是好战的,所以长期下来,汉朝落入了下风。
这时对西域了解甚多的张骞站了出来,在出使了几次乌孙国之后,张骞向汉武帝提出了联姻的建议,汉武帝考虑了许久,为了汉朝的稳定发展,还是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拥有皇族血统,而且天生丽质的刘细君就被选上了,也就是当上了乌孙公主。
于是,十六岁的她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思乡的刘细君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甚至十六岁的她要嫁的人是年过七旬的老君王,这让她的哀愁更加深重。甚至后来,按照乌孙的传统,她得嫁给这位君王的孙子,她向汉武帝请示,请求接回她。可是汉武帝为了大局,还是让她去嫁给了军须靡。
自白登之围发生以后,西汉乃至后世的许多王朝,都曾将本国公主远嫁塞外,与外族行和亲之事。随着明朝的建立,这一陋习才终于被改变。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公主和亲之事又被恢复,但清朝用来和亲的公主多是满族人,将她们远嫁边塞之事,称为和亲并不妥当,应该用游牧民族之间,所行联姻之事来形容才最为恰当。后世之人最熟知的和亲之事,可能就要属昭君出塞和刘细君远嫁乌孙国了。但历史中还有一位和亲公主存在,她的事迹却鲜少为人所知。这位公主在和亲的路上意外怀孕,当即就建起了一个国家。因孩子父亲的身份,这位公主才得以免死。
咱们先来说说西汉公主刘细君远嫁乌孙国的故事。出身西汉宗室的刘细君,祖父是汉武帝刘彻的兄长,被封为江都王的刘非,她的父亲便是后来的江都王刘建。因父亲封地在江都的缘故,所以史料中也将刘细君称为江都公主。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便派出使者前往乌孙国。刘彻希望乌孙国能够与大汉联手,两面夹击匈奴。乌孙国国王猎骄靡希望能够与大汉通婚,于是刘彻便将刘细君封为公主,和亲乌孙国。当时汉武帝为了缓解刘细君的思乡之情,便命人为她打造了一件叫作“阮”的乐器,送给即将赶赴边塞,准备和亲的刘细君。所谓的阮,便是秦时的琵琶。
临行之际刘细君利用刘彻送给自己的琵琶演奏了一曲。刘彻被悲切的琵琶声感动,但即使再感动,刘彻也没有心软阻止刘细君前去和亲。因为在大汉君主刘彻的眼里,舍弃刘细君一个人的幸福,换来边塞的和平,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所以刘彻只是派人给身处苦寒之地的刘细君送去了很多家乡的特产,以表示慰问。先后嫁给乌孙国,祖孙两代国王的刘细君,经历不可谓不凄惨。在历史中并非所有的公主,都像王昭君和刘细君那样经历凄惨。编者下面所要讲的这位和亲公主,她的经历不但奇葩还很欢乐。
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曾记载:汉朝时期,曾有一位公主远嫁波斯国。这位公主在和亲的路上,十分意外地发现,自己肚子里已经孕育着生命。波斯国王知晓此事后,羞怒无比。但碍于汉朝的强大,公主又称孩子的父亲是太阳神。波斯国王便并不敢轻易处死这位公主,为了保留颜面波斯国王只得退了这门亲事。被退婚的公主,其人倒也洒脱,在返回大汉的半路上就生下了孩子。公主随即和使团成员,在路上建立起了一个国家。
最初中原王朝并不知晓,这位和亲公主身上发生的奇葩事。直到玄奘法师西行求取佛经的过程中,过路一个叫做朅盘陀的国家。和亲公主身上发生的奇葩故事,才随玄奘法师,被带回到中原。当时朅盘陀国的百姓,得知玄奘法师从东土大唐而来,盛情款待了他,并告知玄奘法师,该国国民都是汉朝和亲公主的后裔。玄奘法师看到朅盘陀国的百姓,几乎和西域人长得一模一样,这不禁让他感到十分困惑。
见玄奘法师疑惑不解,朅盘陀国百姓便耐心向他解释起自己先祖的事迹。原来那位汉朝和亲的公主,在使团成员的帮助下,建立起朅盘陀国后,由于当地女性稀少,为了繁衍和亲的公主便提倡国民与周边西域诸国进行通婚。使团中的中原男子,留在当地也开始娶西域女子为妻。经过几代人的繁衍,朅盘陀国人的后代,便与西域人长得一般无二了。
在朅盘陀国百姓的口中,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当时汉朝公主在和亲波斯的路上,遇到了一伙强盗。使团成员无奈带着公主躲入山洞避难。等到强盗走后,和亲公主从山洞中出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前来迎接公主的波斯使者,听闻公主怀孕之事大惊。这可是让波斯王室颜面尽失的重罪,使者当即就向使团讨要说法。使团中的一位官员对使者说道:公主躲避强盗期间,每日与太阳神约会,所怀的孩子正是太阳神之子。使团官员的意思就是:你们波斯王室想要交代,最好去找太阳神。感到被羞辱的使者,当即回国向波斯国王禀报了此事。
波斯国王闻听此事后,觉得波斯王室尊严受辱,但波斯人崇信太阳神,国王又畏惧大汉的兵威。无奈的他只能饶过和亲公主,但却拒绝与大汉公主成婚。和亲公主自知理亏,觉得没有颜面再回汉朝。于是她便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与使者商议在当地建起了一个国家。和亲公主躲避强盗的地方,就位于今时今日,塔什库尔干境内的公主堡。这里不但海拔高,境内更是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大汉公主在此地与太阳神约会当然是借口,在如此苦寒之地都能怀孕,只能说公主的身体是十分强壮的。公主肚子里孩子的父亲,可能就是使团中的一员,最大嫌疑人就是那个解释公主与太阳神约会的使团官员。身处苦寒之地,又遇到了强盗,自感身命受到威胁的公主,与家乡人产生情愫也能理解。相比起经历凄苦的王昭君与刘细君,这位建立其一个国家的大汉和亲公主,无疑是一名幸运儿。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为了政治利益而被送去和亲的女子。她们在年纪尚小之时就离开故国,踏上没有回头路的和亲之途。
大多数的和亲女子都过得很悲惨,要么郁郁寡欢,要么被卷入权力斗争,要么前后改嫁多人,能像王昭君和文成公主那样留下千古美名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默默消亡,最后成为史书上的寥寥数语。
汉朝公主刘细君就是悲情的和亲公主之一。作为历史上有正式记载的,远嫁异邦的第一位汉朝和亲公主,刘细君的知名度远远不如王昭君等人。
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老天爷好像从未眷顾过她。
悲伤童年
刘细君本是皇室宗亲,她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按道理,这样的家世背景该是一生无忧,幸福安定。
可惜她父亲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把女儿狠狠坑了一把。
公元前121年,刘建企图谋反,失败后自杀身亡。他的封国被废除,封地归入汉朝,家人大多受到牵连。可怜的刘细君一出生就没了母亲,虽然幸免一死,但不幸成为了罪臣之女。
被迫和亲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可是无功而回。随后汉武帝展开反击匈奴的战争,于公元前133年发起马邑之战。在占领河套后,又发动河西之战,汉军节节胜利。
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能切断匈奴的右臂,于是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
乌孙国王猎骄靡接见张骞,可是并没有答应张骞的结盟要求。猎骄靡认为“年老国分,不能专制”,而且大臣们都不了解汉朝,又畏惧匈奴。
于是派数十名使节随张骞回到汉朝,使节见识到汉朝国势强盛,促使乌孙国王考虑与汉结盟。
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往来,很是生气,想要进攻乌孙。乌孙国王猎骄靡就派使者赶赴汉朝,表示愿意迎娶汉朝公主,两国结为联盟。
汉武帝询问群臣的意见,大臣们纷纷表示同意。乌孙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与汉朝结盟。
元封六年,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联姻的公主嫁给猎骄靡。此时的猎骄靡年老力衰,而公主正值青春。
但无权无势的罪臣之女能怎么办呢?无可奈何的刘细君踏上了和亲之路,挥泪告别故国。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