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隆是怎么上梁山的 汤隆的主要事迹和绰号汤隆在梁山排名第几及最后结局

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汤隆是怎么上梁山的

“入伙梁山高唐州之战时,戴宗与李逵前往蓟州请公孙胜下山,回程时路过武冈镇。李逵到镇上买枣糕,恰遇汤隆在路边耍锤。李逵见那锤有三十来斤,便拿起舞了一趟,而且面色不改,毫无气喘之态。汤隆大为叹服,拜问李逵姓名,并将他带回家中。李逵见他家中都是打铁器具,认为山寨正需铁匠,于是表明身份,招纳他到梁山入伙。汤隆便拜李逵为兄,抛弃家什,随他前往高唐州,而后正式加入梁山。”


汤隆的主要事迹和绰号

汤隆的主要事迹

 人物生平

汤隆在《水浒传》中出场较晚。也许是施耐庵觉得水泊梁山的事业还不到能用得起汤隆这么大的铁匠时候,故而一再地把汤隆的出场往后排。到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汤隆才亮相。汤隆的亮相是借李逵的粗莽而提出的。说的是戴宗、李逵接了公孙胜,离开蓟州二仙山九宫县,到了武冈镇时,李逵在驿道边买了一包枣糕,转身时听见路旁有人喝彩:“好气力!”李逵对这种声音是特别敏感的,就去看,见一个大汉在人围里舞弄铁瓜锤。《水浒传》说:“李逵看那大汉时,七尺以上身材,面皮有麻,鼻子上一条大路。李逵看那铁锤时,约有三十来斤。”这是交代汤隆的人和武器,当然是一条有鲜明个性的好汉。结识后,汤隆将李逵带到他家里:“李逵看他屋里都是铁砧、铁锤、火炉、钳、凿家伙,寻思到:‘这人必是个打铁匠人,山寨里正用得着,何不叫他也去入伙?’”从李逵的心里蹦出这样的念头,可见汤隆的上山是梁山事业发展的需要。李逵为梁山真正延揽的人才就只有汤隆一个。这也算是李逵长了一回慧眼。

施耐庵把梁山一百单八将每个人的籍贯乡里都交代得清楚。对汤隆同样不疏忽。李逵问汤隆姓名,汤隆自述:“小人姓汤,名隆。父亲原是延安府知府官,因为打铁,人都叫做‘金钱豹子。’”(延安府就是如今的陕西的延安市。曾经一度在清至民国叫肤施,1949年之后就一直叫延安,因为红军长征后落脚此城,遂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其实,在北宋一代,延安府就一直是宋和西夏、辽交战的前线,许多军事将领就出身于此,也是身怀武艺的人物理想的建功立业的边庭。

所以,汤隆的父亲在此得到重用,汤隆因此成为陕西人。)说明汤隆的这个铁匠一是家传,二是这个家传不是一般的打锄头、铁锨的铁匠,他是专门打造军队兵器的铁匠。这样的出身和本事就不简单。而梁山上如果没有汤隆这样能为各个英雄好汉打造兵器的铁匠,那还叫做梁山吗?这种铁匠自然与兵器有不解之缘,也有绝技在身。

再者,从汤隆跟李逵说走便走,抛弃家什,就可知道汤隆是一个利索人,绝不拖泥带水,拿得起放得下,对待义气却是“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这也是梁山好汉们共同的特征。

但汤隆也有他的不良习惯。他离开家乡是不得已的,按理说他父亲得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叙用,也肯定为他积攒了一些家底,但因为他好赌博,赌输了,不得不流落在外。却也因为流落在外,就碰上了李逵,一邀,就上了梁山。

梁山上有些人是不可或缺的,汤隆就是一位。

不久,汤隆就发挥了他不可替代的作用。等到第五十六回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征讨梁山泊时,汤隆便献钩镰枪的式样,请他姑舅表哥金枪手徐宁上山,破了连环马,首立头功。

汤隆的绰号

金钱豹子。

汤隆的绰号叫金钱豹子。

汤隆在梁山排名第几及最后结局

汤隆在梁山排名第几

八十七名。

汤隆在梁山排名第八十七名。

汤隆最后结局

昱岭关一战,汤隆一钩镰枪下去,竟活捉了双手沾满梁山好汉鲜血的庞万春。这一枪,铸成了汤隆作战史上最光彩的一页。

结 局:征方腊时重伤医疗无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