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打油诗大多非常接地气,所以深受广大百姓和文人的爱好,与徐渭、杨慎1起被称为“明代3大才子”的解缙,可谓这方面的翘楚。在历史上,听说写打油诗数量之多、精彩程度最高的人,正是大才子解缙!
解缙是明代着名的才子,曾任内阁首辅,主持纂修了《永乐大典》,解缙自幼便聪明好学,7、8岁时,便能文善诗。听说,解缙108岁那年,乡试得了第1名,放榜当天,天空正下着小雨,解缙喜不自胜,结果不谨慎滑倒了,当时同乡人都笑他,解缙不但不生气,还自嘲了1首打油诗,说: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1群牛。大家听了这样幽默的趣诗,反而笑得更加欢乐了。
解缙的才气渐渐传出以后,1位告老还乡的李尚书,认为解缙虚有其名,因而借宴请权贵之名,派人将解缙也叫了过来,打算让大家挖苦他1番,好证明解缙只不过是浪得虚名。
解缙来到李府门前,只见大门紧闭,门卫说大人吩咐,让他从小门进入,但解缙却坚决不走小门,李尚书听说后,便亲身来到门前,大声嘲讽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听罢,随口答曰:“大鹏展翅恨天低”!
李尚书1听,口气挺大,只好让他从正门进入。入席以后,其中1个权贵知道解缙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沿街卖豆腐,想借此挖苦他,便狂妄地说道:“听说你是位才子,今天我便考考你,请你以父母的职业为题写1联如何?”
解缙听罢,便知是挖苦自己,但他不慌不忙地吟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昼夜磨”!那位权贵听了,也不能不拍案叫好。另外一个见状,便想出言讥讽,他看到解缙身穿绿衣,便说道:“井里虾蟆穿绿袄”,谁知解缙看他身着红衣,灵机1动回道:“锅中螃蟹着红袍”,他人将他比作活虾蟆,他却直接将他人比作死螃蟹,认真灵巧非常。
酒过3巡以后,李尚书见大家难为不到解缙,便随手指天,自鸣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1顿地,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一个能弹?”可以说针锋相对,丝绝不落下风。李尚书见状,方才相信解缙的大才。
还有1次,曹尚书约请解缙来府中赴宴,让他当众以鸡冠花为题,写1首诗,解缙不假思索,出口道:“鸡冠本是胭脂染”,结果曹尚书故意从衣袖中取出1朵白鸡冠花,说:“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继续吟道:“本日为什么浅淡妆?只因5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众人听罢,连连叫好!
解缙中进士后,朱元璋非常喜欢他,常常让他陪伴在自己左右。1次,解缙随着朱元璋旅游御花园,朱元璋登桥,随口问解缙:“这是何意?”解缙答曰:“这叫‘1步高1步’。”可是到下桥时,朱元璋仍问:“现在又怎样讲?”解缙答曰:“这是‘后边又比前边高’。”朱元璋听了,大笑不已。
解缙与朱元璋之间的“打油诗”故事颇多,10分著名的1个,是说有1天,朱元璋想要故意难为1下解缙,便告知他说昨晚后宫诞生1名婴儿,据此写1首诗吧。
解缙第1句说:“君王昨夜降金龙。”朱元璋摇摇头,说:“不,是女儿。”解缙随即接下句说:“化作嫦娥下9重。”皇帝又说:“惋惜夭折了。”解缙忙转道:“料是世间留不住。”朱元璋又说:“已投到水里了。”解缙其实不慌张,道出最后1句:“翻身跳入水晶宫。”
如此敏捷的才思,让朱元璋更加喜欢,对他的才气也10分佩服。还有1次,朱元璋和解缙1起钓鱼,解缙连钓几条,朱元璋却1条也没有钓到,皇帝面色不快,解缙察言观色,笑着献上打油诗1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听罢,自然再大的气,也抛到9霄云外去了。
解缙不但才思敏捷,而且为人刚正,野史中有很多传说,其中1个,是说他写打油诗讥讽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纳妾,说:1名大乔2小乔,3寸金莲4寸腰,买得567包粉,打扮8910分妖。固然,刚正的性情,必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终究,解缙被加上“无人臣礼”的罪名,终究被纪纲灌醉而冻死在雪地中,年仅4107岁,可以说,这位大才子的结局,相当使人欷歔。
由于解缙才子的名声,而且他为人又敏捷有趣,所以民间流传了很多关于解缙的奇闻异事,这些所谓的“打油诗”和故事,有些也许是真实的,有些也许只是民间的捕风捉影,但不管真假,有1件事却是肯定的,那便是千百年来广大百姓对解缙的爱好,不然怎样会有这么多关于解缙的故事流传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