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祥简介

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魏祥(1620—1677),明末清初学者,江西宁都人,后改名际瑞,字善伯,号伯子,又号东房。伯子是魏禧的哥哥,“宁都3魏”中的老大,主要作品有《魏伯子文集》《5杂俎》。

简介

伯子小时候就会对对子,到了读书的年龄有很强的记忆力,对文字、音律不用老师多教就可以理解。伯子17岁考中秀才;20岁时,所写的诗词、散文堆起来足足有3尺厚;22岁,参加赣州、南安两郡考试,取得第1名。

9子相聚于翠微易堂后,清廷下达了剃发令,不准明代遗民隐居山寨,翠微峰虽险也岌岌可危。这时候,伯子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安危,担起了长子“责在宗祧”、保卫家室的重担。他换上清廷的装束进城参加考试,获得了贡生的资历,背负了魏祥简介像他这类人难以忍耐的委身清廷的痛苦屈辱。在伯子的周旋下,易堂9子免受了清廷的清剿,尔后的30多年里,得到了相对的安全。

宁都农民起义,攻占了宁都县城。1650年,10万清兵围宁都。2月城破,清兵屠城。结寨自保的居民被命令缴纳多种赋税,伯子冒险进城调停,易堂诸子得以避免去灾害。尔后,伯子到广东,在刘帅帐下任幕僚,劝止清兵屠城,挽救了潮州百万人的性命。伯子入北京,走陕西,居4川,住江浙,为领兵将军的幕僚,考察山川险阻。

1673年,吴3桂叛乱;1674年,福建藩王耿精忠、广东藩王尚之信(尚可喜的儿子)等相继从叛;这1年伯子被尚之信强行聘请,享受上宾待遇,由于与尚之信意见不合而偷偷离开。叔子《先伯兄墓志铭》记载:“甲寅(1674年),广东藩王遣使来聘,强之行,礼以上宾,卒不合,窃出岭,至信丰界为满州逻者所得,上于摄印官。官曰:‘汝与宁都3魏亲属邪?’伯曰:‘身魏善伯也。’摄印官乃悉烧其同行者杂文字,具谳书递至赣,赣大帅见伯名大喜,跃履出,握手相与入,遂留为客,时丁巳(1677年)2月也。”

1677年4月,吴3桂的部将韩大任10万败军两次经过宁都上3乡,对百姓“蹂躏甚”。当时,当事者欲招抚韩大任,而韩大任点名要伯子前往,说:“非魏伯子吾不信也。”对伯子的死,叔子写道:“当事以嘱伯,伯既痛桑梓之祸无有穷期,又所闻大任很是当世豪,亦欲有以全之,遂慨然行。8月甫至江西,兵遂从东路逼大任营,大任遂疑伯买己,辞不见。又有奸人欲牵率大任降闽军以自成功名者,遂昼夜构于大任。大任既败,10月104日拔营走降闽,伯遂遇害,年510有8。”

著作

伯子还没有到30岁,所著诗文就已有80册了。伯子常说:“多写不如多改,善改不如善删。伯子有《魏伯子文集》10卷传世,所作《5杂俎》5卷已失传。伯子的文名虽不及叔子,然勇于任事,在9子中以才情胜。他的文论主张常常为叔子之论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