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山小橘

  植物号 2023-07-06

小花山小橘

形态特征小花山小橘是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叶有小叶2—4 片,稀5片或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1—5毫米;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
  • 中文学名小花山小橘
  • 拉丁文名Glycosmis parviflora (Sims) Kurz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芸香目
  • 亚目芸香亚目
  • 芸香科
  • 亚科柑橘亚科
  • 山小橘属
  • 小花山小橘
  • 分布区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六省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环境
  3. 分布范围
  4.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小花山小橘是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叶有小叶2—4 片,稀5片或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1—5毫米;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有时倒卵状椭圆形,长5—19厘米,宽2.5—8厘米,顶部知尖至渐尖,有时钝,基部楔尖,无毛,全缘,干后不规则浅波浪状起伏,且暗淡无光泽,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或下平段微凹陷,侧脉颇明显。brq植物号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通常3—5厘米,很少较短,但顶生的长可达14厘米;花序轴、花梗及萼片常被早脱落的褐锈色微柔毛;萼裂片卵形,端钝,宽约1毫米;花瓣白色,长约4毫米,长椭圆形,较迟脱落,干后变淡褐色,边缘淡黄色;雄蕊10枚,极少8枚,花丝略不等长,上部宽阔,下部稍狭窄,与花药接连处突尖,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阔卵形至圆球形,油点不凸起,花柱极短,柱头稍增粗,子房柄略升起。brq植物号

果圆球形或椭圆形,径10—15毫米,淡黄白色转淡红色或暗朱红色,半透明,油点明显,有种子3—2、稀1粒、花期3一5月,果期7—9月。通常除冬、春初季节外常在同一树上有成熟果也同时开花。brq植物号

在同一花序中有个别花的雄蕊为8枚,或更有5枚的。采自广东及广西东南部的标本,其小叶在干状态下沿中脉两侧有形状不规则的茶褐色细斑纹,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brq植物号

生长环境

生长于低海拔缓坡或山地杂木林,路旁树下的灌木丛中亦常见,很少见于海拔达1000米的山地。brq植物号

分布范围

产自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六省区的南部及海南。越南东北部也有。百余年来先后被引种至欧洲及美洲各地。brq植物号

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广州或湛江近郊)。brq植物号

主要价值

果略甜,轻度麻舌。根及叶作草药,味苦,微辛,气香,性平。根行气消积,化痰止咳;叶有散瘀消肿功效。brq植物号

打赏
海报
相关文章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