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

  植物号 2023-07-07

花椰菜

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或椰菜花,花椰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植物,又名花菜、椰花菜、甘蓝花、洋花菜、球花甘蓝。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19世纪初清光绪年间引进中国。花椰菜,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还具有抗癌功效,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
  • 中文学名花椰菜
  • 拉丁文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 别名花菜、菜花、椰菜花
  • 二名法Brassica oleracea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罂粟目
  • 亚目白花菜亚目
  • 十字花科
  • 芸苔族
  • 芸苔属
  • 甘蓝
  • 分布区域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
目录
  1. 背景
  2. 形态特征
  3. 植物学性状
  4. 生长环境
  5. 种质类型
  6. 育种简史
  7. 生产
  8. 分布范围
  9. 栽培技术
  10. 病虫害防治
  11. 营养成分
  12. 主要价值

背景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 botrytis L.)别名花菜、菜花,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 起源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19 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其营养丰富,风味鲜美,是我国闽、浙、台等地主栽蔬菜品种之一。现代医学发现,花椰菜富含多种吲哚类衍生物,有分解致癌物质的能力,被列入保健食品。近年来我国花椰菜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花椰菜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发展最快的国家。afi植物号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被粉霜。茎直立,粗壮,有分枝。基生叶及下部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2-3.5厘米,灰绿色,顶端圆形,开展,不卷心,全缘或具细牙齿,有时叶片下延,具数个小裂片,并成翅状;叶柄长2-3厘米;茎中上部叶较小且无柄,长圆形至披针形,抱茎。茎顶端有1个由总花梗、花梗和未发育的花芽密集成的乳白色肉质头状体;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后变成白色。长角果圆柱形,长3-4厘米,有1中脉,喙下部粗上部细,长10-12毫米。种子宽椭圆形,长近2毫米,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afi植物号

afi植物号

植物学性状

根:花椰菜的根系和甘蓝相比不是很发达,长势也不如甘蓝粗壮,且分布较浅,主要根群集中在30cm内的耕作层中,从而对肥水要求较高。在生长期间既要防旱,又要防涝,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并且要深沟高畦。但是花椰菜的须根很多,形成极密的网状圆锥体,且再生能力强,故适合育苗移栽。为了高产,育苗时都应进行一段时间的假植后再定植,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促使根系生长健壮,定植后容易成活。afi植物号

茎:我省花椰菜植株呈矮壮紧凑的株型,故茎轴一般要比上海等地及国外引进品种的茎轴要短小,从而显得植株紧凑、矮小一些,俗称高脚、矮脚品种就是跟茎轴的长短有关,花椰菜的花球就着生在茎的顶端。afi植物号

叶:花椰菜的叶分为外叶和内叶两种。外叶开张自外向内,叶片由小逐渐增大有叶柄,到花芽分化以后,不再增大。叶片较大,特别是叶的宽度较大。内叶无叶柄,包被花球,自外向内,叶子逐渐缩小,而外部小叶呈直立性。花椰菜的叶数、叶形、色泽和大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从第一片真叶到花球外的内叶为止,叶片总数约为18~40片,一般早熟种18~20片,中熟种25一30片,晚熟种30~40片。叶形有卵圆形、长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长披针形等。叶色有浅绿、绿、灰绿、深绿。叶片上还附有腊粉,是叶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有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腊粉多少因气候、生长栽培环境不同而有差别。afi植物号

花球:是整株花椰菜体现主要经济价值的产品,由短缩肉质花茎系统组成的球状贮藏器官,它是由肥嫩的茎轴和很多的肉质花梗及绒球状的花枝顶端包括许多分化到花序阶段的花芽原基聚合而成。花球是花椰菜营养贮藏器官,贮有大量营养物质,是人们食用部分。据观察,一个花球主轴上约有50~60个小花球,基部小花球粗2~3cm,中心部的小花球不足Icm。花椰菜的花球组织非常致密,在花枝顶端继续分化的花芽,能开花的是极少数。正常的花球是半球形,球面是规则的左旋辐射轮状排列,表面是颗粒状,质地致密。花球作为上市的产品,洁白匀称,表面无茸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如遇不良气候或不合适栽培环境,花球会出现“青花”、“毛花”与“紫花”等异常现象而影响了上市。afi植物号

生长环境

花椰菜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适于育苗移栽。0℃以下易受冻害,25℃以上形成花球困难。叶丛生长与抽薹开花要求温暖,适温20-25℃。花球形成要经过低温春化阶段。花菜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而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既不耐涝,又不耐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但以有机质高,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最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5.5-6.6。耐盐性强,在食盐量为0.3%-0.5%的土壤上仍能正常生长。afi植物号

种质类型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各地种植品种差别也明显。花椰菜品种类型按熟性分为极早熟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afi植物号

(1)极早熟品种afi植物号

这类花椰菜品种适宜高温栽培,花芽分化早、耐热、耐湿性强,生长期短,从定植到收获 30~40 天。植株矮小,产量低,花球小、单球重 0.3~0.5kg,适宜夏播秋收。代表品种有:福州 30 天、福州 40 天、湖里 40 天、夏花 40 天、泰国耐热 40 天、夏雪 40 等品种。极早熟品种冬性弱,易发生早花现象。栽培上必须大水、大肥,以促为主。afi植物号

(2)早熟品种afi植物号

这类花椰菜品种,耐热、耐湿性较强。从定植到收获一般 50~60 天,花球中等大小,单球重为 0.5~1.0kg,适宜夏播秋收。代表品种有:白峰、矮脚 59 天、福州 60 天、丰花60、津品 60、龙峰 60、夏花 60 天、泉州 60 天、同安 60 天、温州洁丰 60 天等品种。早熟品种栽培管理上必须水肥充足,培养硕大的营养体是丰产的关键。afi植物号

(3)中熟品种afi植物号

这类品种花芽分化较晚,较不耐热,较耐低温。从定植到收获 70~90 天,植株生长势较强,花球致密紧实、较大,一般单球重 1.0~2.0kg,适宜夏秋播,秋冬收获。代表品种有:福州 80 天、温州 80 天、云山、田边 80 天、龙峰 80 天、申花 3 号、一代天使 80、津学 88 等品种。中熟品种要求播种期避开高温季节,防止花球易出现荚叶、紫毛等异常现象。afi植物号

(4)晚熟品种afi植物号

这类品种不耐热,花芽分化较晚,耐低温,喜冷凉气候。从定植到收获需要 90 天以上,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花球致密紧实、花球大,单球重 2.0kg 以上,适宜秋播,秋冬收获。代表品种有:福州 100 天、傲雪、登丰 100 天、巨丰 130 天、荷兰 83、祁连白雪等品种。大多数晚熟品种类型可作为春秋栽培,夏季高温季节栽培易出现荚叶、紫毛等异常现象。afi植物号

花椰菜品种类型按花球形状可分为球形、半圆形、扁圆形和拱形;按花球色泽可分为洁白、乳白、乳黄、枯黄和紫色。按分布区域可分为福建花椰菜类型、浙江温州花椰菜类型、上海花椰菜类型和广州花椰菜类型。afi植物号

育种简史

1、常规品种选育afi植物号

花椰菜育种经历了从产量到抗性,再到商品性、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的一个发展过程。上世纪 80 年代之前花椰菜育种主要是用单株系谱选育的方法育成的常规花椰菜品种,并形成丰富多样的地方品种。afi植物号

2、杂种优势利用afi植物号

杂交优势利用是花椰菜育种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目前国内外推广的新品种中约 90%以上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姜平等1987 年从美国引种了胞质型雄性不育系 NY7842A 和保持系 NY7642B,经过 3 年的回交提纯,已获得不育率达 98%以上的稳定不育,并与国内的中熟花椰菜品种试配杂交组合,初步选育出“榕花一号” 和“榕花二号” 两个杂种一代,其杂种优势明显。其后,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温州蔬菜所等单位都先后开展了花椰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培育了一系列花椰菜杂交品种,在全国各地推广。afi植物号

3、 新技术在育种上应用afi植物号

随着花椰菜生物技术育种的不断发展,使育种技术从依靠作物形态特征的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的细胞、基因水平。原生质体融合、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等技术在花椰菜育种上应用。afi植物号

4、育种成就afi植物号

由于我国花椰菜科技工作者长期努力,花椰菜育种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奖多项,培育了一系列新品种。通过育种研究,先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有:福州 50 天、福花一号、福农 100天、厦花 4 号、津品 70、津雪 88、津雪 89、助农 45 天、秋生 70、秋生 80、椰丰 120、农峰 45、农峰 50、农峰 60、农峰 70、农峰 80 等。花椰菜育种在我国相对较短。目前花椰菜生产上品种类型繁多,存在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常规种和杂交种共存,国产和进口品种竞争等各种形式。afi植物号

5、花椰菜育种的难点afi植物号

花椰菜属十字花科常自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现象极为严重,自交不亲合系选育较其它十字花科作物困难。品种依靠群体杂合性保持稳定,而杂合群体选育的工作量比单株、单系选育大得多,其理论也复杂得多,这就大大增加了育种难度。同时,花椰菜属低温长日照植物,对低温反应明显,对气候的适应范围较窄,花椰菜由叶丛转化为花球、由花球进入形成花芽而抽薹开花的时候,需要进行温度刺激。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夏季高温,花期大量降雨)都可能导致花椰菜种子颗粒无收,造成育种失败。花椰菜育种中杂交后代的选择代数、群体大小及杂交品种选育,都有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afi植物号

生产

栽培历史

花椰菜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由十字花科甘蓝演变来,约在 19 世纪初清光绪年间由英国引进。afi植物号

从1961~2003 年世界花椰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961~2003年 43a(年)间全世界花椰菜种植面积从 24.44 万hm2发展到 82.27 万hm2,增长了 3.4 倍,总的变化趋势是比较平稳增长,且较大幅度增长在 8.2%~23.2%之间。1961~1990 年我国花椰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花椰菜总种植面积的 14.04%~16.22%,变化幅度不大,1991~1996年我国花椰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花椰菜总种植面积比例开始快速增加,到 2000~2003 年已占世界花椰菜总种植面积 37.52%,位居世界第一。afi植物号

生产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数据,1961 年全世界有 51 个国家种植花椰菜,面积为 23.5 万 hm2,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为印度(4.1万 hm2),其次是我国(3.6万hm2),从第三位至第九位的国家依次是意大利(3.5万hm2)、法国(2.5万hm2)、英国(1.9万hm2)、美国(1.1万hm2)、西班牙(1.0万hm2)、德国(0.7万hm2)、孟加拉(0.5万hm2)。全球花椰菜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我国增长最快,到 2003 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花椰菜生产和消费国。2003 年,全世界种植花椰菜有 74 个国家,总面积达到 86.2万hm2,其中我国种植面积达 35.3 万 hm2,占总面积的 42%;印度次之(26.0万hm2)。从第三位至第九位的国家依次是法国(2.6万hm2)、意大利(2.4万hm2)、墨西哥(1.8万hm2)、美国(1.7万hm2)、西班牙(1.2 hm2)、孟加拉(1.1万hm2)、澳大利亚(1.1万hm2)。afi植物号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海沿岸,19世纪传入中国。初期只在上海、天津等地栽植,专供西菜馆的需要,被认为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蔬菜。其后,由于栽培成功,逐渐推广到各地,成为寻常的食用蔬菜,因此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afi植物号

1961年全世界有 51个国家种植花椰菜,面积为 23. 5万公顷,至2005年中国花椰菜种植面积已达35. 3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花椰菜主要分布于印度,意大利 ,法国 ,英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孟加拉等国。afi植物号

栽培技术

花椰菜无公害afi植物号

适时播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屏南地区第 1 批一般于 5 月初(立夏)播种,7 月底至 8 月初收获上市,恰逢销售淡季,价格上扬,经济效益高。最后一批宜在 7 月底(大暑)播种,霜降之前收获完毕。afi植物号

播种方法与管理

在高温季节,为了克服死苗的弊端,生产上常采用营养块和营养袋育苗 2 种方法。afi植物号

1、营养块育苗法afi植物号

每 10m2 苗床施腐熟过筛农家肥150kg、45%氮磷钾复合肥 0.5kg,然后犁地耙平,捣碎土块,做成宽1.3m、长 7~8m 平畦,畦间留 30~35cm 宽排水沟 ,将畦面耧平,结合土壤处理药剂(见病虫害防治)浇透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用六齿耙来回刨烂表土层,再用棒槌抹平畦面后盖膜闷 2 周后备用。播种时,按8-10cm 见方在苗床上划方格,在方格中央用手指(或棒子、竹竿等)扎眼,深度不要超过 0.5cm,这样逐穴播种,每穴 1 粒(陈种 2~3 粒),播种后盖 0.3cm 左右厚的过筛净土 ,并在苗床上覆盖 1 层草苫保湿,随后浇水 1 次,如遇干旱天气,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播后 2~3d,当大部分幼芽拱土时,要及时撤去草苫覆盖物。为了防止暴雨和烈日曝晒的不利影响,在苗床上要及时 搭 盖 荫 棚 ,顶层用遮阳网平拉搭盖遮荫 ,高度离苗床约1m 左右,以利早晚斜光照射幼苗,避免产生高脚苗;在遮阳网底下加盖塑料薄膜做成小拱棚,以防暴雨袭击;注意棚底四周应离地面 20~30cm 通风降温,不致因高温烫伤幼苗,薄膜一般都在雨天临时加盖。同时小拱棚上遮阳网要及时掀盖,一般晴天上午 10 时左右盖上,下午 4 时左右掀开,阴天不盖;随着苗龄增大,每天逐渐减少遮荫时间,直到移栽前 1周,完全不盖,进行适应性炼苗。当幼苗长出 2~3 片真叶后,应及时拔除苗床中杂草,并在幼苗根茎周围覆含腐殖质细土 1~2 次,避免根系外露以防倒伏,还可保墒,若遇大雨应及时清沟排水。幼苗生长期间看苗情浇水,但浇水不宜太多,以免因高温天气幼苗徒长。追肥视菜苗生长情况,一般追施1~2 次稀薄人粪尿或尿素 ,但尿素追肥应注意用清水浇洗沾在叶片上的肥液。afi植物号

2、营养袋育苗法afi植物号

采用营养袋规格为 6.5cm×6.5cm 的薄膜袋,营养土配方比例为 5∶1,即 500kg 泥土配腐熟 农 家 肥100kg 和钙镁磷肥 2.0~2.5kg,并结合土壤处理药剂(见病虫害防治),把药土肥混匀闷 2 周后装袋使用 ,注意袋中营养土含水量要达到 80%左右为宜,即手捏成团,落地能散 ,才有利发芽出苗。然后把营养袋整齐排列于苗床进行播种,并在营养袋上覆盖草苫保湿。播后 2d 内都要用细洒水壶进行浇水,保持湿度,出苗后管理同营养块育苗。afi植物号

大田栽培管理

1、土地选择afi植物号

花椰菜宜选择耕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中壤土或轻壤土以及地势较高、排灌条件好的地块。切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或重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afi植物号

2、精细整地,下足基肥afi植物号

夏秋花椰菜品种多以早中熟为主,其全生育期较短,营养生长期吸肥早 ,需求量较大 ,因此基肥应以腐熟的农家肥、人畜粪尿、速效性氮磷钾肥为主,一般施腐熟有机肥 30~45m3/hm2、45%氮磷钾复合肥 375-450kg/hm2、农用硼砂37.5~45.0kg/hm2,然后耕翻耙平,切碎土块 ,按畦宽 1.3m、长10m左右开沟作畦,畦间留排水沟宽 30~35cm,沟深 15~25cm,低洼地宜深些,高燥地宜浅些。如果前茬是旱作或偏酸性土壤,在施基肥前 7~10d,施生石灰 900~1 800kg/hm2,翻耕入土 ,能起杀菌和调和酸碱度作用,可有效消除土壤中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afi植物号

3、合理密植,把好移栽关afi植物号

密植规格因土质、耕作施肥水平、品种特性的不同来确定 ,通常每畦种2行 ,株距50~55cm,行距50~60cm,种植2.25~2.55 万株/hm2 左右。株型较小可种密些,植株高大可种稀些。定植穴开挖后,生物有机肥与钙镁磷肥按3:1 混合,每穴底施 0.1~0.2kg,土肥拌匀后定植效果更好。因高温高湿环境,植株生长迅速,苗龄稍长往往在苗床很容易抽薹早花 ,应严格控制苗龄在 20d 以内,当幼苗真叶达到 4~5 片时即可移栽定植,移栽前苗床应浇透水(指营养块育苗),使移栽时带土起坨,起苗时要小心,尽量做到不散坨,少伤根,随起随栽。为了避免刚定植幼苗受中午烈日和高温伤害,宜在傍晚或阴天定植。定植后应随即浇定根水(稀薄的人粪尿水)1次,以促进发根成活。如果遇干旱天气,每隔 2~3d 浇水 1次,保持土壤湿润,加快缓苗发棵。afi植物号

加强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afi植物号

因其植株生长旺盛高大 ,需水量较多 。苗成活后,催苗期的水分供给与追肥相结合,以发挥肥效,保持畦面湿润,防止畦沟积水,促进根系深扎广布。前期苗体较小,若遇台风暴雨或连续阴雨,要保持畦沟通畅,及时排渍防涝。莲座期和花蕾初现期需水肥多,如遇干旱天气 ,要实施沟灌,即灌跑马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为宜。总之整个生育期都应避免漫灌、积水等影响根系正常生长。afi植物号

2、合理施肥afi植物号

花椰菜需肥量大,莲座期和现蕾期需要较多的氮素和适量的磷钾肥,生长盛期还必须配施硼、镁等微量元素肥料 。第 1 次追肥在移栽后 7~10d,施氮磷钾(22∶6∶18)复合肥150~225kg/hm2 或尿素75-120kg/hm2;隔 7~10d进 行 第 2 次追 肥 ,施 45%复 合 肥 300~375kg/hm2 或 氮 磷 钾(21∶6∶13)复 合 肥 225kg/hm2 加 硫 酸 钾 60~75kg/hm2,结 合 中耕 除 草 进 行 穴 施 后 培 土 ;第 3 次 追 肥 应 在 莲 座 期 前 施 完 ,施氮磷钾(12∶11∶18)复合肥 375~450kg/hm2 或磷酸二铵 225kg/hm2 加硫酸钾 225kg/hm2,施肥后浇足清水以免灼伤叶片。如果第 1 次用尿素追肥,第 2、3 次应注重磷钾肥施用。定植后 15~18d,用 21%高硼肥 1 000~1 500 倍液加 50%微量元素钙肥 800~1 000 倍液进行根外追肥 1 次。移栽后 30~40d 用21%高硼肥 1 000~1 500 倍液加硫酸镁 100~200 倍液根外追肥 1 次,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应适当增加喷施次数 。如遇连续阴雨天气,雨后要及时喷施 60%微量元素钾肥和硫酸镁 100~200 倍液 1 次。afi植物号

3、折叶遮花蕾afi植物号

花椰菜从现花蕾至逐渐膨大期,如不遮盖,则易造成花蕾表面变淡黄、紫色,甚至还会生出黄毛和小叶 ,降低品质 ,所 以当小花球长至 6~8cm(即拳头大小 )时,要束叶盖花防晒。方法有 3 种:一是将内叶折而不断盖在花球上;二是用稻草将内叶束捆包住花球;三是当小花球出现后,将老叶扭曲后内折,把花球全部覆盖住。afi植物号

病虫害防治

苗床期病afi植物号

育苗最好选用无病虫、新土,如用旧园土 ,应特别注意对立枯病、猝倒病、东方蝼蛄、蛴螬等防治。如果是采用营养块 育 苗 ,结 合 整 地 作 畦 ,10m2 苗 床 用 40%五 氯 硝 基 苯 75~90g+70%代森锰锌 30~40g,或 40%五氯硝基苯 50g+50%福美双 40g,再与 10%氯氰菊脂乳油 40~50g 或 12%毒死碑乳油 40~50g 混合随水施入畦中,药土拌匀后盖膜闷 2 周后即行播种。如果是营养袋育苗,每 500kg 营养土拌入 40%五氯硝基苯 75g+50%福美双 75 克,再与 10%氯氰菊脂乳油60~80g或 12%毒死碑乳油 30~50g 混合,药土拌匀闷 2 周后即可 装袋 使 用 。立 枯 病 发 病 初 期 用 50%井 冈 霉 素 1 000~1 500倍液,或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 2 500~3 000 倍液,或 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 1 200 倍液。猝倒病可用 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 800~1 000 倍液,或 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均匀喷雾。afi植物号

大田期afi植物号

1、霜霉病afi植物号

从幼苗期至成株期都能发生,尤以苗床发生较重,发病初期用 50%烯酰吗啉 800~1 000 倍液,或 66.8%丙森·结页霉威可湿性粉剂 700~1 000 倍液,或 72.2%普力克水剂 800~1 0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25%瑞毒霉 8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4.2.2 灰霉病和菌核病。发病期,可用 30%环乙锌·异菌脲(灰核杀星)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或 20%异菌·多菌灵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或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 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 1 000~1 200 倍液喷雾兼治。afi植物号

2、黑霉病afi植物号

黑霉病又叫黑斑病,是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引 起 的 病 害 。可 用 20%苯 醚甲 环 唑 乳 剂 1 000~1 5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700 倍液,或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喷雾防治。afi植物号

3、黑腐病、软腐病、细菌性黑斑病afi植物号

该 3 种病都是由细菌所致,对防治细菌有效的药剂都可使用。在病害始发期可用 1 600 万 单 位 高 渗 型 72%农 用 硫 酸 链 霉 素 可 溶 性 粉 剂2 500~3 000 倍液,或新植霉素 2 500~3 000 倍液,或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750 倍液,或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00~500 倍液均匀喷雾。afi植物号

4、小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afi植物号

可结合防治其他菜虫,采用黑光灯或糖醋酒液诱杀成虫,前茬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或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药剂防治应掌握低龄幼虫盛发期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3 000~5 000 倍液,或 10%除尽(虫螨腈)1 500 倍液,或安打 4 000 倍液,或5.7%氟铃·氯乳油 1 000~1 200 倍液,或 5%卡死特(氟虫脲)乳油 4 000 倍液喷防。afi植物号

5、菜青虫afi植物号

用 20%氰戊菊酯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 3 000 倍液,或 5%顺式氯氰菊酯 2 000 倍液,或 0.2%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1 000~1 2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 500~1 000 倍液,或灭幼脲 1 号或灭幼脲 3 号胶悬剂 5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afi植物号

6、蚜虫afi植物号

可用 3%高氯·吡虫啉乳油 1 000~1 200 倍液,或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 000 倍液,或 25%乙硫苯威(灭蚜威)乳油 1 000 倍液喷雾。afi植物号

7、小地老虎afi植物号

早春清除菜田周围杂草,防止成虫产卵是关键环节,也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或毒饵诱杀成虫,减少虫源。药剂可用 48%毒死蜱乳油 800~1 000 倍液,或 2.5%氯氟氰菊酯乳油 1 000~1 500 倍液,或 20%氰戊菊酯乳油 1 000~1 500 倍液喷杀。还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1 500~2 000 倍液灌根。afi植物号

适时收获

当花球充分长大后要及时采收,否则花球松散老化,影响商品价值。因花球采收期比较长,要分批采收,保证收获质量。采收时砍下花球,每个花球留 6~8 张嫩叶,以保护花球,避免在装运中损伤变质,瞄准商机,及时上市。afi植物号

花椰菜越冬种植的8个关键技术afi植物号

越冬花椰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8个关键栽培技术afi植物号

1 品种选择至关重要afi植物号

越冬花椰菜对品种要求较严格,应选择耐寒性和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以保证在冬季正常情况下不加任何保护措施即可安全越冬。品种生育期要求在220天以上,如果选择生育期160~200天的品种,在12月或翌年1月现球时会遭遇极度寒冷气候,导致叶片较少、花球较小,并且花球极易被冻坏,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从而影响种植户收益。当前市场上相对比较优秀的越冬花椰菜品种有冬花一号、冬花二号、冬花三号、基地冬花、冬花越冬王等。afi植物号

2 培育壮苗afi植物号

科学配制育苗土 育苗土最好选用近3年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类蔬菜的大田土,取用15cm内的表层土。每1m3加入充分腐熟有机肥30~4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2 kg,然后混匀、打碎、过筛。科学消毒,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1 混合,按每1 m3苗床用药l0g与20~25kg营养土混合均匀,3/4铺于苗床表面,厚10cm左右,1/4用于盖种。苗床宽度视情况而定,一般为1m,长度随育苗多少而定。afi植物号

种子处理 将花椰菜种子先放人常温水中浸泡l5min,然后捞出,放入50℃热水中不停搅动,15min自然降温后持续浸种30~40min,捞出晾干用湿布包裹催芽,2~4h后种子露白,即可播种。afi植物号

播种育苗 高畦育苗,播种前将苗床整平、土块打碎,先用小水浇透,待水全部渗下后,轻轻撒一层消毒的干育苗营养土,然后均匀播种,播种后覆盖0.5~1.0cm厚营养土,畦面上搭小拱棚,用双层70%遮阳网或草苫遮荫保湿。待7O%左右种子出苗后,于晴天9:00之后、17:00之前遮荫覆盖,当子叶展平时去掉遮阳网或草苫。播种后尽量保持25℃左右的温度促其尽快出苗。出苗前不用再浇水,注意间苗,3叶1心时定苗,苗距lOcm×10cm。幼苗期应小水勤浇,保持苗床湿润,注意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afi植物号

3 适时定植,选择最佳的定植密度afi植物号

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种植密度。姜堰地区越冬花椰菜一般7月底8月初育苗,8月底9月初,苗龄30天左右,4~6 片叶时定植,行距50~55cm,株距50cm, 每亩定植2600株左右。大小苗分开,以提高田间整齐度,去除太弱苗,以免定植后散球。定植密度过小,虽然单个花球大,但每亩种植株数少,总产量低;定植密度过大,营养生长相对生殖生长旺,花球表面夹生绿色小叶,外观差,商品价值低,影响收益。afi植物号

4 土壤肥水充足afi植物号

越冬花椰菜喜湿、喜肥,需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保水力强、富含有机物质的疏松砂壤土。越冬花椰菜要想丰产,必须保证莲座叶生长良好,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营养体。如果肥水条件不足,植株营养体就会比较瘦小,形成的花球也小,并且不紧实,严重时形成老化苗。越冬花椰菜生长过程中如果土壤过于,植株生长不良,会提前形成花球,而且球小、品质差。土壤含水量过多,会影响根系生长,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严重时引起植株凋萎。afi植物号

5 做好越冬前管理afi植物号

越冬花椰菜冬前肥水管理要促控结合。定植后要及时浇缓苗水1~2次。花椰菜缓苗后,每亩及时追施15~20kg尿素作提苗肥,并且要中耕除草。苗期适时控水蹲苗,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促使茎秆粗壮、叶色深绿,提高植株抗寒能力。植株封垄前中耕培土,以保护越冬花椰菜的根部,每亩追施20~30kg 尿素或腐熟有机肥500kg。越冬前越冬花椰菜植株叶片应有18片左右,才能保证安全越冬,从而获得丰产。11月中下旬至12 月上中旬在低温来临前,及时浇好封冻水,且要浇足浇透,以提高土壤的保温能力。越冬花椰菜越冬期间一般不浇水施肥,但如果遇到天气特别干旱的年份,植株出现局部萎蔫、下部老叶变黄时,可在晴天上午土壤和植株解冻后浇1次水,但要保证畦面没有积水,避免由于冬季夜晚温度降低而导致植株出现冻害。afi植物号

6 冬去春来后的肥水管理afi植物号

翌年2月中旬天气转暖,露地越冬花椰菜开始返青时,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好返青水,促进外叶生长。待心叶旋拧时,每亩追施尿素15kg和硫酸钾5~l0kg,以利越冬花椰菜营养体现球。花椰菜现球后每周浇水1次,,每2周根据情况适时追肥,保证花球生长需要。花球膨大形成期,花球对水分最敏感,水分过大花球易霉烂,商品性受影响,品质差,如果此时土壤缺水,叶片短缩、花球易散,产量低;因此,根据该区域春季雨水情况,务必做好浇灌和排涝的工作。afi植物号

7 适时折叶护球afi植物号

在阳光直射下,花球会由自色变咸淡黄色、绿色或毛球,产品商品性变差,因此在花球初形成,直径达8~10cm时,可折取花球下部的叶片遮盖花球,保持花球洁白、光滑。afi植物号

8 及时采收afi植物号

按露地越冬花椰菜现球时间早晚分批及时采收上市。一般当花球充分长大、边缘花枝开始向下反卷而尚未散开时采收。采收过早产量不高,采收过迟,花球松散、变黄、表面凸凹不平、商品性差。收获时常保留5~6片叶包被花球,保护花球免受外界损伤和污染,提高商品性。afi植物号

营养成分

花椰菜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等。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是大白菜的 8 倍,维生素 B2 的含量是大白菜的 2 倍。钙含量较高,堪与牛奶中的钙含量媲美。是含有类黄酮最多的食物之一。含有一种抗氧化剂异硫氰酸盐化合物。因此花椰菜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都非常高。afi植物号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有抗癌防癌的功效。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报道,在众多的水果蔬菜中,花椰菜、大白菜的抗癌效果最好。花椰菜含有异硫氰酸盐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功效,长期食用花椰菜可减少直肠癌、乳腺癌及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含有类黄酮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类黄酮化合物可以防止感染,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剂,能够阻止胆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能够降低血栓形成,从而可以减少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冠心病的死亡率低。而花椰菜是含有类黄酮最多的蔬菜之一。afi植物号

有丰富的维生素 k。预防内出血及痔疮、 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进血液正常凝固的作用。有些人受到小小的碰撞和伤害却不容易好,就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 K。花椰菜含有一般蔬菜所没有的丰富的素维生素 K。afi植物号

花椰菜含有丰富的 Vc,每 100 克花椰菜中含 Vc85~100 毫克,比大白菜高 4 倍。具有解毒肝脏的功效。多吃花椰菜还会使血管壁加厚,不容易破裂。Vc 可增强肝脏解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坏血病的发生。花椰菜含有丰富的硒和 Vc,同时还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对阻止癌前细胞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fi植物号

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花椰菜内还有多种吲哚衍生物活性物质,该物质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减少乳腺癌的发病概率。花椰菜中还含有萝卜子素,萝卜子素能提高致癌物解毒酶活性,预防癌症的发生;另外花椰菜中还含有二硫酚硫酮,二硫酚硫酮能美白肌肤,其降低形成黑色素的酶及阻止皮肤色素斑的形成,经常食用还可滑润开胃。花椰菜含水量高。其含水量达 90%以上,热量较低,因此对希望减肥的人来说,它可以填饱肚子,且不会肥胖。afi植物号

打赏
海报
相关文章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