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太阳瓶子草
- 中文学名垂花太阳瓶子草
- 拉丁文名Sarracenia nutans
- 别名Heliamphora heterodoxa
- 二名法Heliamphora nutans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杜鹃花目
- 科瓶子草科
- 属太阳瓶子草属
- 种垂花太阳瓶子草
- 形态特征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垂花太阳瓶子草的花序
垂花太阳瓶子草的捕虫瓶通常长10至30厘米,宽3至7厘米。捕虫瓶基部为漏斗形;中部存在瓶肩,使得捕虫瓶下半部略呈葫芦形;捕虫瓶上半部也为漏斗形。瓶盖为盔形。捕虫瓶上半部的内表面存在长1至3毫米的乡下毛,瓶肩对应的内表面存在长2至5毫米的长毛。捕虫瓶的瓶身通常为黄绿色,衰老后逐渐变为橙色或红色;瓶盖一般为红色或紫色。
生长环境
垂花太阳瓶子草位于罗赖马山及库奇南山的原生地,其分布零散,主要位于山谷的沼泽及其附近地区。少数存在于常有云雾环绕的崖壁上。在原生地内,垂花太阳瓶子草常与一些矮小的草本及兰花同域分布。原生地夜间温度常接近于0℃,日间常位于15至25℃。生长于裸露地区的植株的捕虫瓶会缩短,而生长于有15至30%遮荫条件下的植株的尺寸则会更大。在原生地中,其常与无毛太阳瓶子草(H. glabra)同域分布。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巴西以及圭亚那三国边境交界处。
植物学史
1840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对垂花太阳瓶子草进行描述时所著的插图。
1840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
1840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
1838年至1839年,莫里茨·理查德·尚伯克在对罗赖马山的一次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生长于沼泽中的植物新物种。他在1840年发表的文章中写道:
另一种有趣的植物,垂花太阳瓶子草,其类似于瓶子草,部分与小瓶子草完全一致;但其在花朵方面他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该属中,其花朵多数,且种子带翅。
1885年,埃弗拉·图尔恩爵士(Sir Everard im Thurn)又领导了一次对罗赖马山山顶地区的考察。他发现即使在山顶地区,垂花太阳瓶子草也同样可以正常的生长。
- 桂花的最佳嫁接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桂花的最-----(2025-08-14T13:30:59+08:00)
- 吊兰如何进行繁殖呢/吊兰如何繁殖后代-----(2025-08-14T13:30:59+08:00)
- 山丹花如何进行栽培呢/山丹丹花怎么种-----(2025-08-14T13:30:59+08:00)
- 鲁氏石莲花与皮氏石莲花的区别:仔细观察两者-----(2025-08-14T13:30:59+08:00)
- 奥利维亚多肉的养护方法:注意控水并给予充分-----(2025-08-14T13:30:59+08:00)
- 关于多肉植物雨滴的资料:简单介绍多肉与雨滴-----(2025-08-14T13:30:59+08:00)
- 春天多肉植物怎么养/春天多肉植物怎么养才-----(2025-08-14T13:30:59+08:00)
- 千佛手怎么施肥,详解千佛手四季施肥方法/千-----(2025-08-14T13:30:5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