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因该植物的穗形像狗尾巴,而得名。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常见主要杂草,发生极为普遍。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主要危害麦类、谷子、玉米、棉花、豆类、花生、薯类、蔬菜、甜菜、马铃薯、苗圃、果树等旱作物。发生严重时可形成优势种群密被田间,争夺肥水力强,造成作物减产。是叶蝉、蓟马、蚜虫、小地老虎等诸多害虫的寄主。
- 中文学名硬稃狗尾草(变种)
- 拉丁文名Setaria glauca var. dura (I. C. Chung) I. C. Chung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属狗尾草属
目录- 形态特征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较短宽而质厚,第一外稃软骨质,具浅横皱纹等特征。vYq植物号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50-1100米的山坡、路边、耕地较干旱地方。vYq植物号
分布范围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朝鲜也有分布。vYq植物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