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砂仁(Achasma yunnanense T. L. Wu et Senjen ),姜科茴香砂仁属植物。茎丛生,株高约1.8米,叶片披针形,总花梗由根茎生出,大部埋入土中,上被鳞片,花序头状,贴近地面,开花时好象“一朵”菊花,花红色,多数,花时每6朵一轮齐放,花萼管状,子房长5毫米,被短柔毛,花期:6月。茴香砂仁产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常生于海拔640米疏林下。茴香砂仁的花序如菊花,极为引人注目,揉之有茴香味,可作庭园观赏植物。茴香砂仁可入药,药用部位为根茎,有清火解毒、通气消胀、利尿、健胃等功效。
- 中文学名茴香砂仁
- 拉丁文名Achasma yunnanense T. L. Wu et Senjen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 目芭蕉目 Scitamineae
- 科姜科 Zingiberaceae
- 亚科姜亚科 Zingiberoideae
- 族姜族 ZINGIBEREAE
- 属茴香砂仁属 Achasma
- 种茴香砂仁
- 分布区域云南西双版纳
目录- 形态特征
- 地理分布
-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茎丛生,株高约1.8米。叶片披针形,长约46厘米,宽约7厘米,两面均无毛;叶柄长5毫米;叶舌卵形,长约1厘米,不2裂。总花梗由根茎生出,大部埋入土中,长约5厘米,上被鳞片;花序头状,贴近地面,开花时好象“一朵”菊花;总苞片卵形,长2.5-3厘米,宽2-3厘米,红色,小苞片管状,长约2.7厘米,宽约7毫米;花红色,多数,花时每6朵一轮齐放;花萼管状,长3.5-4厘米,顶3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顶端具3裂片;无侧生退化雄蕊;唇瓣基部与花丝基部连合成短管,上部舌状部分长2.5-3厘米,顶端2浅裂,基部扩大,内卷呈筒状,中央紫红色,边缘黄色,突露于花冠之外,好象菊科植物的舌状花,花丝离生部分长5毫米,花药室长6-8毫米,无药隔附属体,柱头扁平;子房长5毫米,被短柔毛。花期:6月。rPX植物号
地理分布
产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生于疏林下;海拔640米。模式标本采自勐腊。rPX植物号
主要价值
本种花序如菊花,极为引人注目,揉之有茴香味,可作庭园观赏植物。rPX植物号
茴香砂仁是西双版纳的一种土著植物,当地傣族民间医生对它的运用由来已久,其药用部位为根茎,有清火解毒、通气消胀、利尿、健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热涩疼痛、胸胁胀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泻等病症。如将根茎切片晒干,加盐煮水代茶饮,则可预防中暑。rPX植物号
achasma wu yunnanense 砂仁 茴香 0 赞 作者: 植物号
植物号(www.zhiwuhao.com)是个专注收集整理植物类信息的百科服务号。植物号网站精心整理汇总各类植物科普、植物物语、植物种植知识等植物类信息,旗下汇聚乔木类、腐生植物、草种籽类、草本类、种球类、地被类、花卉类、多肉植物类、水生植物类、热带植物类、花卉种籽类、竹类、灌木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藤本类、菌类等。为中国数十亿互联网用户提供在线的植物百科信息搜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