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背蕨

  植物号 2023-07-07

粉背蕨

粉背蕨,中药名。为中国蕨科植物粉背蕨Aleuritopteris pseudofarinosa Ching et S.K.Wu的全草。分布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止咳化痰,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咳嗽,泄泻,痢疾,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吐血,便血,白带,淋证,跌打损伤,瘰疬。
  • 中文学名粉背蕨
  • 蕨类植物门
  • 蕨纲
  • 真蕨目
  • 中国蕨科
  • 粉背蕨属
  • 粉背蕨
  • 分布区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
目录
  1. 入药部位
  2. 性味
  3. 归经
  4. 功效
  5. 主治
  6. 相关配伍
  7. 用法用量
  8. 使用注意
  9. 采集加工
  10. 形态特征
  11. 生长环境
  12. 药理作用
  13. 现代应用
  14.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全草。VSU植物号

性味

淡,平。VSU植物号

归经

归肺、脾、肝经。VSU植物号

功效

止咳化痰,健脾利湿,活血止血。VSU植物号

主治

用于咳嗽,泄泻,痢疾,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吐血,便血,白带,淋证,跌打损伤,瘰疬。VSU植物号

相关配伍

1、治百日咳:粉背蕨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VSU植物号

2、治赤痢:粉背蕨全草30g。水煎,加白糖搅和服。VSU植物号

3、治肠痔便血:粉背蕨全草30g。同猪大肠炖服。VSU植物号

4、治瘰疬:粉背蕨全草30g。水煎服。(2-4方出自《江西民间草药》)VSU植物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VSU植物号

使用注意

《贵州民间药物》:“忌食生冷食物。”VSU植物号

采集加工

秋后采收,洗净,晒干。VSU植物号

形态特征

粉背蕨又名:假粉背蕨。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0~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端密被鳞片;鳞片中间黑色,边缘淡棕色,披针形,先端长钻状。叶簇生;柄长10~30厘米,栗褐色,有光泽,基部疏被宽披针形鳞片,向上光滑;叶片三角状卵圆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5~10厘米,基部最宽,三回羽裂,中部二回羽裂,向顶部羽裂;侧生羽片对生或近对生,小羽片5~6对,彼此密接,全缘,叶干后纸质或薄革质,上面淡褐绿色,光滑,下面被白色粉质。孢子囊群由多个孢子囊组成,汇合成线形;囊群盖断裂,膜质,棕色,边缘撕裂成睫毛状。VSU植物号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阴处或石隙处。分布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VSU植物号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VSU植物号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咳嗽,小儿腹泻,百日咳,淋病,白带,月经不调和跌打损伤等。VSU植物号

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活血祛瘀,利尿,止痛。主治一切咳嗽,小儿腹泻,腹痛,白带,跌打损伤。”VSU植物号

2、《福建药物志》:“祛痰止咳,利湿祛痰。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VSU植物号

VSU植物号

打赏
海报
相关文章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