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羽毛蕨

  植物号 2023-07-07

蝶羽毛蕨

蝶羽毛蕨(学名:Cyclosorus papilionaceus),为金星蕨科毛蕨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本新种产浙江,略近南平毛蕨C. nanpingensis Ching,但形体较大,叶片椭圆状披针形,侧生羽片达14对,下部3-5对突然缩短成三角状披针形或呈小瘤状,中部羽片长7-8厘米,宽1.1-1.4厘米,边缘不规则羽裂,裂片不等,上面沿羽轴和叶脉及叶缘被毛,脉间无毛,下面被柔毛及棒形腺体,囊群盖小,密被针状毛。  
  • 中文学名蝶羽毛蕨
  • 拉丁文名Cyclosorus papilionaceus
  • 二名法Cyclosorus papilionaceus
  •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 毛蕨属  Cyclosorus Link
  • 分布区域浙江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环境
  3.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植株高35-52厘米。根状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被鳞片;鳞片褐棕色,狭披针形,长渐尖头,背面疏被短毛及缘毛。叶簇生;叶柄短,长仅及叶片的1/6左右,基部以上光滑;叶片长30-45厘米,宽11-13厘米,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顶端狭缩,具羽裂尾头,向基部渐变狭或突然收缩,不规则的二回羽裂,中部以下的羽片对生或近对生,向下逐渐缩短成戟形、三角状披针形,斜展,或缩短成蝶形,斜向下,基部一对长1.5-2厘米,有时多对突然缩短成瘤状;中部以上羽片长6-7厘米,基部宽1.2-1.5厘米,披针形,顶部尾状渐尖,基部平截,上侧通常凸出,边缘不规则羽裂;裂片长短不一,三角形,短尖头。叶脉两面可见,侧脉斜上,每裂片4-5对,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以上,远离羽轴,顶端交结成梯状三角形网眼;第二对上侧一脉伸到缺刻底部,下侧一脉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叶纸质干后灰褐绿色,上面沿羽轴、主脉及叶缘有短针毛,下面被微短毛,沿叶轴及羽轴较密。孢子囊群小,圆形,生于侧脉中部以下,略靠近羽轴;囊群盖暗棕色,被短柔毛,宿存。RKK植物号

生长环境

生长于水沟边,海拔100米。RKK植物号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浙江省(苍南)。RKK植物号

打赏
海报
相关文章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