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地蕨

  植物号 2023-07-07

阴地蕨

阴地蕨,中药名。为阴地蕨科植物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Sw.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之功效。常用于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癫狂,痫疾,疮疡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目赤火眼,目生翳障。
  • 中文学名阴地蕨
  • 蕨类植物门
  • 蕨纲
  • 瓶尔小草目
  • 阴地蕨科
  • 阴地蕨属
  • 阴地蕨
  • 分布区域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目录
  1. 别名
  2. 入药部位
  3. 性味
  4. 归经
  5. 功效
  6. 主治
  7. 相关配伍
  8. 用法用量
  9. 使用注意
  10. 采集加工
  11. 形态特征
  12. 生长环境
  13. 性状鉴别
  14. 药理作用
  15. 相关论述
  16. 附注

别名

一朵云、背蛇生、散血叶、破天云、小春花、蛇不见、郎萁细辛、独脚金鸡、独立金鸡、独脚蒿、冬草、黄连七、鸡爪莲OPs植物号

入药部位

全草。OPs植物号

性味

味甘、苦,性微寒。有毒。OPs植物号

归经

归肺、肝经。OPs植物号

功效

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OPs植物号

主治

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癫狂,痫疾,疮疡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目赤火眼,目生翳障。OPs植物号

相关配伍

1、治小儿急惊风:阴地蕨15g,加冰糖少许。水炖冲服。(《闽东本草》)OPs植物号

2、治男子妇人吐血后膈上虚热:阴地蕨、紫河车(锉)、贯众(去毛土)、甘草(炙、锉)各半两。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圣济总录》抵圣汤)OPs植物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OPs植物号

使用注意

虚寒、体弱及腹泻者禁服。OPs植物号

采集加工

秋季至次春采收,连根挖取,洗净,鲜用或晒干。OPs植物号

形态特征

阴地蕨,又名花蕨。根状茎短而直立,有一簇粗健肉质的根。总叶柄短,长仅2-4厘米,细瘦,淡白色,干后扁平,宽约2毫米。营养叶片的柄细长达3-8厘米,有时更长,宽2-3毫米,光滑无毛;叶片为阔三角形,长通常8-10厘米,宽10-12厘米,短尖头,三回羽状分裂;侧生羽片3-4对,几对生或近互生,有柄,下部两对相距不及2厘米,略张开,基部一对最大,几与中部等大,柄长达2厘米,羽片长宽各约5厘米,阔三角形,短尖头,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3-4对,有柄,几对生,基部下方一片较大,稍下先出,柄长约1厘米,一回羽状;末回小羽片为长卵形至卵形,基部下方一片较大,长1-1.2厘米,略浅裂,有短柄,其余较小,长约4-6毫米,边缘有不整齐的细而尖的锯齿密生。第二对起的羽片渐小,长圆状卵形,长约4厘米(包括柄长约5毫米),宽2.5厘米,下先出,短尖头。叶干后为绿色,厚草质,遍体无毛,表面皱凸不平。叶脉不见。孢子叶有长柄,长12-25厘米,少有更长者,远远超出营养叶之上,孢子囊穗为圆锥状,长4-10厘米,宽2-3厘米,2-3回羽状,小穗疏松,略张开,无毛。OPs植物号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2200m的丘陵灌丛阴地或山坡草丛。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OPs植物号

性状鉴别

根茎长0.5-1cm,直径2-3.5mm,表面灰褐色,下部簇生数条须根。根长约5cm,直径2-3mm,常弯曲,表面黄褐色,具横向皱纹;质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总叶柄长2-4cm,表面棕黄色,基部有干缩褐色的鞘;营养叶柄长3-8cm,直径1-2mm,三角状而扭曲,具纵条纹,淡红棕色;叶片卷缩,黄绿色或灰绿色,展开后呈阔三角形,三回羽裂,侧生羽片3-4对;叶脉不明显。孢子叶柄长12-25cm,黄绿色或淡红棕色;孢子囊穗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而微苦。OPs植物号

以根多、叶绿者为佳。OPs植物号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OPs植物号

2、抗菌作用。OPs植物号

相关论述

《纲目》:“江浙亦有之。外家采制丹砂、硫黄。”OPs植物号

附注

家畜食后往往造成抽搐,乃至死亡。OPs植物号

OPs植物号

打赏
海报
相关文章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