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植物号 2023-07-24

败酱草

败酱草

败酱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性凉,味辛、苦。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之功效,常用于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 中文学名败酱草
  • 别名败酱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败酱科
  • 败酱属
  • 白花败酱
  • 分布区域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
目录
  1. 入药部位
  2. 性味
  3. 归经
  4. 功效
  5. 主治
  6. 相关配伍
  7. 用法用量
  8. 禁忌
  9. 炮制方法
  10. 生理特性
  11. 产地
  12.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eB1植物号

性味

  性凉,味辛、苦。eB1植物号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eB1植物号

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排脓。eB1植物号

主治

  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eB1植物号

相关配伍

  ①肠痈初期未成脓者:配红藤、大黄、牡丹皮等。eB1植物号

  ②肠痈脓已成者:配薏苡仁、附子。eB1植物号

  ③肺痈发热,咳唾脓血: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eB1植物号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eB1植物号

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用。《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eB1植物号

炮制方法

  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eB1植物号

生理特性

  白花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毛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牛,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牛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250px,宽2~125px,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嘲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eB1植物号

产地

  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eB1植物号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eB1植物号

  2《神农本草经》:“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eB1植物号

  3《药性论》:“治毒风顽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eB1植物号

打赏
海报
相关文章
你觉得文章内容怎么样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