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沙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023-07-02
基本信息
学名 Cynanchum atratum Bunge
别名 薇草(名医别录);知微老(药谱);老瓜瓢根(辽宁);山烟根子(北京);百荡草(广西);白马薇、白前(江苏);老君须(四川)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捩花目 Contortae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马利筋亚科 Subfam. Asclepiadoideae
马利筋族 Trib. Asclepiadeae
鹅绒藤属 Cynanchum
催吐白前组 Sect. Vincetoxicum
形态特征
直立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根须状,有香气。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8厘米,宽3-4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特别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侧脉6-7对。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生在茎的四周,着花8-10朵;花深紫色,直径约10毫米;花萼外面有绒毛,内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花冠辐状,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副花冠5裂,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顶端具1圆形的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长圆状膨胀;柱头扁平。蓇葖单生,向端部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长9厘米,直径5-10毫米;种子扁平;种毛白色,长约3厘米。花期4-8月,果期6-8月。
产地分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江苏等省区;西自云南西北经向东北方向,经陕西、河北直到黑龙江边,南至约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东至沿海各省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00-1800米的河边、干荒地及草丛中,山沟、林下草地常见。朝鲜和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北京附近。
主要价值
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本种研究
据研究,张刻重订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上,山草类下“白薇”图与蒙自陆刊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七,山草类“白薇”图相似,而以后者的形态更近本种。
《图经本草》:“白薇生平原川谷,今陕西诸郡及舒、滁、润、辽州亦有之,茎叶具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其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今人八月采之。”实非本种。据谢宗万考证,苏颂所谓白薇恐即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 )Schltr. ex Lev.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