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彼岸花是什么植物?/白色彼岸花是什么意思
2023-07-02
雀梅是1种魅力10足的树种,玩赏此树种乐趣无穷,不管是盆景初学者,还是经验老到的爱好家,都可将之随自己意愿制作成独具风格的盆景。
但是,雀梅的另外1个特性却使人头疼:成型以后的作品,会出现某1枝托突然死亡的现象,俗称功成身退。
好端真个1盆作品,凝结了制作者多年的血汗,由于局部的失枝而几近报废,实在是让人烦恼不已。
究竟是何缘由,造成这类现象的产生呢?
尽人皆知,雀梅的枝干皮层较薄,不像榆树、3角枫等皮层厚的树种,可以在皮层保持较多的水份,且营养输送方式为纵向输送,俗称1边根管1边枝。
因此,雀梅以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对平常的养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笔者的故乡,雀梅是本地主要的盆景制作材料,山岗村间地头,到处都有野生散布。
莳养雀梅盆景210多年,几近没有出现过枝托退化死亡的现象,因此小有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1、让盆栽的雀梅,保持旺盛地生长。
旺盛生长的先决条件是干身4面出枝。萌芽后的桩材,在造型枝的选留时,应当充分注意这点。
即便是无用的干枝顶端造型外枝条,也不应当1次性剪光;留待树势回复后,再根据造型需要逐渐剪除。
如作1次性剪除,则有可能出现偏枯现象,严重影响桩材的生长和美观。
大家知道,平衡树势对桩材的生长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使桩材的根、干、枝、叶得到旺盛地全方位生长,在改坯时所遭受的重创的桩材,才可以得到身体的恢复,从而积蓄充足的营养,为将来的整枝造型做好准备。
雀梅的枝法造型:尽可能以剪为主,尽可能少用或不用金属丝蟠扎。
由于雀梅的皮层很薄,缠绕在枝条上的金属丝,会严重影响枝条的营养输送,时间1长就会致使枝条的生长衰弱,发展下去,失枝在所难免。
成型后的雀梅,也不可过度修剪,最多每一年两次:1次在梅雨季节,1次在萌芽前最好。
落叶后的雀梅,如要做到位修剪以利观赏,应当在冬季结冰之前及时收进室内。
由于袒露在外的剪口会在酷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冻坏剪口近处的芽眼,乃至冻死小枝,将影响来年枝条的正常萌生。
2、盆栽雀梅忌重度失水。
重度失水,是造成盆栽雀梅失枝的主要缘由之1,因此,保持盆土的湿润,对盆栽雀梅来讲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植物在水份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膨压,是由于蒸腾失水量1时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引发的。
也就是说,盆土内的所含水份等于或低于蒸腾所需水量,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
重度失水的盆栽雀梅,虽经补水后可以恢复叶片的生长常态,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植株部份细胞坏死,构成生长停顿。
很多盆友都应当有这样的经历:失水后的盆栽雀梅经过抢救补水后,虽然没有干枯死亡,但在其后很长1段时间内,盆土的干湿周期明显变长,浇水的次数明显减少。
究其缘由,是由于重度失水后的植株,根干枝部份细胞死亡后,蒸腾及输送能力降落。
由于雀梅独特的生理特性,因部份根干枝细胞死亡而酿成的生长停顿,必将会致使相应部份枝托的生长受阻,长此以往,失枝在所难免。
其实这也是植物的1种自我调理功能,由于整株的生长平衡被破坏,其就会舍弃1部份枝条而保持全株生长的平衡,这样的情况在自然界的植物生长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3、盆栽雀梅须勤换盆换土。
雀梅之所以深受盆景爱好者的爱好,是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萌生能力,对出枝点的选择10分方便。
我们知道,萌生力强的树种,其根系也是极为发达的。
盆栽条件下的雀梅,由于其根系生长空间有限,如果长时间不换盆的话,其根系会沿盆壁回旋生长,构成“根巢”,严重影响根系的水份、营养吸收,进而影响全株的正常生长。
所以,盆栽雀梅必须勤换盆换土。中、小型盆栽雀梅,必须每一年换盆1次;大型的可适当延迟换盆,但最好隔年1次。
换盆时,可结合多级根的培养,对根部作适当修剪。根据笔者的经验,雀梅对土壤的要求不甚太严,PH值在5.5-⑻的范围内皆可正常生长,但必须疏松通透。
雀梅的失枝,是使人头痛的。好端真个1盆作品,凝结了作者多年的血汗,只由于某1枝托的缺失,几近报废,实在是惋惜。
但雀梅的失枝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在平常养护中,勤视察多付出,公道而及时地做好各项养护工作,雀梅失枝的现象是完全可以免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