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椒是什么植物?/灯笼椒是什么植物的果实
2023-07-02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 、冻菌、金菇、智力菇等。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1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散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散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合适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资,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1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1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
1、金针菇生长条件
1、温度: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乃至死亡。籽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进行,但构成的最适温度为8~10℃。低温下金针菇生长旺盛,温度偏高,柄细长,盖小。同时,金针菇在昼夜温差大时可刺激籽实体原基产生。
2、水份: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菌丝生长不良,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籽实体原基构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籽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为好。湿度低籽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太高,容易产生病虫害。
3、空气: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进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菌丝生长阶段,微量透风便可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在籽实体构成期则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大量栽培时,当空气中2氧化碳浓度的积累量超过0.6%时,籽实体的构成和菌盖的发育就会遭到抑制。
4、光线:菌丝和籽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籽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盖生长慢而小,多构成畸形菇,微弱的散射光可刺激菌盖生长,过强的光线会使菌柄生长遭到抑制。以食菌柄为主的金针菇,在其培养进程中,可加纸筒遮光,促使菌柄伸长。
5、酸碱度:金针菇要求偏酸性环境,菌丝在pH 3~8.4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pH值为4~7,籽实体构成期的最适pH值为5~6。
2、金针菇种植技术
1、制作菌袋
菌袋生产需要塑料薄膜袋、套环和棉花等。供金针菇制菌袋的薄膜袋应选用聚丙烯。规格以长38厘米,宽15⑴6厘米。薄膜袋厚为5⑹丝米,塑料薄膜袋的质量好坏对金针菇袋栽产量影响较大。要注意薄膜质量的检查。套环有塑料套环和硬纸制的套环两种。供做棉塞的棉花,使用前应经太阳曝晒,置于干燥、透风处储藏。
2、拌料
拌料有机拌和手工两种。拌料要特别注意把各种培养料及辅料充分拌匀,培养料和水之间也要充分拌匀。具体做法要严格按培养料配方秤取所需的量。除糖等可溶于水的少许辅料外,先把干料干拌均匀,同时把糖等可溶性辅料溶于水中。按比例稀释后喷洒于培养料上,边喷边拌,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供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的理论含水量为58⑹5%,但因培养料的种类及干湿不同,在拌料时要视具体情况掌握。通常凭经验来检查,方法是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落地散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捏住培养料可见水迹即为适合。
3、装料
目前国内还没有栽培金针菇专用的装袋机,可用香菇木屑栽培的装料机装料。用手工装料的具体操作是:将少许培养料装入袋中后,用拇指和食指把袋底部的2个角压人袋内,使底部呈方形以便菌袋能直立站稳,再继续装料压实。为缩短菌丝体培养时间,装料时可在塑料袋中放人直径约1厘米的圆锥形小木棒,料装足压实后,轻轻旋转取出小木棒。料装好后,套上套环,塞上棉塞,便可进行灭菌。养料装入的量约占袋总长的3/5,袋上端留15⑵0厘米不装料。
4、灭菌
金针菇菌草袋栽是熟料栽培,即要用灭菌锅或灭菌灶进行灭菌。灭菌时,用高压锅灭菌的,在1.5千克/厘米的压力下须保持1.5小时,用常压炉灭菌的要在炉内培养袋内培养料的温度达100℃时保持10个小时。灭菌结束后先打开排气孔逐步降温,再开炉门出袋。
5、接种
金针菇袋栽接种1般在经过消毒的接种箱中进行。没有接种箱的,也可按食用菌常规操作在接种室进行接种。在接种室接种的,接菌者进入接种室前要换上干净的衣服,双手和用具都要经70%的酒精消毒,在菌种没接完前,人不要走进走出。金针菇的栽培种要经过认真选择,如发现有杂菌的菌种不能使用,菌龄以1.5月之内为好。接种时,塑料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无菌圈处,接种量多些为好,把少部份菌种接人洞内,大部份菌种散布在培养基表面,这样每瓶原种可接种40袋左右。
3、菌丝生长时间的管理
金针菇袋栽的茵丝生长时间管理,是指接种到出菇前的管理。这1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量创造最适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菌袋接种后应及时搬到菌丝培养室培养,菌丝培养室须保持清洁、干燥,相对湿度在70%左右。培养室的相对湿度太低时,空气干燥,培养料水份易蒸发;当培养室内相对湿度高于70%时,易引发杂菌污染。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0⑵3℃左右。经过3至4个星期培养,菌丝体便可长满培养料。
4、出菇期的管理
出菇期的管理可分为催蕾管理和出菇管理。
1、催蕾
当菌丝长满菌袋时,应搬到催蕾室进行催蕾管理。催蕾管理有两种作法。1种是拔去棉塞和套环,把塑料薄膜袋上端拉直,呈圆筒状,在塑料袋口上盖干净的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水保湿,或覆盖农用地膜,另外一种作法是菌袋拔去棉塞和套环后把塑料袋上端拉直,再向1侧折叠,使塑料袋上端折成楔形。此法利用倒折的塑料袋保湿,没必要加报纸和喷水,只需加大催蕾室空间的湿度就行,为了增进菇蕾生长整齐,有条件的可在现蕾后把温度降到4⑸℃,并常常透风,经低温处理10天左右就可以构成大量整齐的菇蕾。
2、出菇管理
当菇蕾大量整齐产生后,即转入出菇管理。用菌袋倒折法保湿催蕾的要把塑料袋拉直,上盖干净报纸或地膜。出菇阶段温度从催蕾时的4⑸℃升到12⑴6℃,但要注意不高于18℃。如果温度高于18℃,则菇柄细并呈黄褐色,商品价值下降,没有空调装备的,在低温时要注意保温,把门窗关紧;气温较紧门窗,以下降室温。出菇时栽培室的空气相对湿度以90⑼5%为好。
3、采收
金针菇要注意适时采收。菌柄未充分伸长时就采收,产量低;在菌盖完全展开或已往上反卷时采收,产量虽然较高,但外形差,影响商品价值。供制罐的应在菌盖开始展开采收。鲜售的可在菌盖6⑺分展开时采收。采收后要把培养基表层老化菌丝刮弃,把料整平,重新折叠袋口,让菌丝恢复生长。
4、分级
鲜金针菇通常分为4级。1级菌盖未开,直径在1厘米左右,菌柄长15厘米,菇色洁白,鲜度好,无腐烂变质现象。2级菌盖未开,菌盖直径在1.5厘米以下,菌柄长度不足13厘米,菌柄基部1/3为黄色至淡茶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3级菌盖直径在2.5厘米之内,菌柄长度不足11厘米,菌柄1/2淡茶色到褐色,鲜度好,无腐烂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