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的品种有哪些呢/唐菖蒲的品种有多少
2023-07-03
丹参栽植技术要点
1、选择良种壮苗
(1)切根栽培
选好根,有伤痕、病虫害损伤的根不能作种根。在收获季节,选留植株生长硬朗、根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丹参留种,待栽种时随挖随栽。也可结合收获选留生长良好,直径粗 0.3~0.7 cm,发育充实,色泽鲜红,无腐烂、无病虫的 1 年生侧生根的根上段作种用,其他部份作药用。将种根捆成小把,埋藏于土中,或用湿沙蕴藏,到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不宜选用老根和细根,老根作种易空心,须根多,产量极低,细根作种生长不良,根条小。上部根段和下部根段发芽时间均早于中部根段,应分开栽种。
必须按根的生长顺序切段后排列,栽种时不能倒栽,否则不会出苗。1般上段平茬下面切成斜茬,可以避免倒栽。
种根粗度必须在 0.7~1 cm,太细出苗率极低,乃至不出苗。
(2)种子繁殖
1般采取育苗移栽法,也可采取直播法。丹参种子发芽率较低,为 70% 左右,需要采取1定的方法提多发芽率。用 30~35 ℃温水浸泡种子 10~12 h,捞出略微晾1下,放在温度 25~30 ℃和湿度 95% 以上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翻动 2~3 次,经过 5~6 d 有 60% 种子露出胚根便可播种。育苗移栽,于 3 月下旬条播,按行距 8~15 cm 横向开沟,沟深约1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1层薄土,略加弹压后浇水,每穴播种子 7~10 粒。7 天左右,丹参开始出苗,让苗接受太阳照耀。出苗后间苗、定苗和补苗,每 667 m 2 播种子 1 kg。夏天阳光过强,为避免太阳光灼伤小苗,应铺1层薄秸秆。
育苗管理时注意人工除草。苗高5~10 cm 时,按行株距 30 cm×20 cm移栽于大田。10 月移植于大田,每667 m 2 移栽密度为 8000 株,中等地力每 667 m 2 为 9000 株,较贫瘠土地每 667 m 2 为 10 000 株。
2、土地整理
丹参为深根植物,应选择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湿润、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好。沙土、黏性土壤均不宜种植丹参。丹参喜欢生茬地,前茬作物以玉米、高粱、大豆、小麦为好。地选好后,于播前每 667 m 2 施入腐熟厩肥1500~2000 kg、油饼 50 kg、过磷酸钙 30~50 kg 作基肥(最好将3者混合堆沤后施入),深耕 30~40 cm,起 成 上 宽 50 cm、 下 宽 70 cm、 高20 cm 的垄,盖黑色地膜,以便保墒保温,增进早出苗、早生根,准备栽种。
3、剪叶断根
在苗床起苗前剪去幼苗大叶,只留下叶柄和心叶,以减少水份蒸发。栽种时在根茎下 5~10 cm 处剪断,以促发新根,同时方便栽植。
4、栽种方法
在垄两边,按行距 30 cm、株距 18~20 cm 栽植。在垄面开穴,穴深以种苗根能伸直为好,苗根太长的要剪掉下部,保存 10 cm 左右长的种根便可。将种苗垂直立于穴中,培土、压实至微露心芽,每垄栽种2 行,每 667 m 2 栽植 10 000 株左右,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栽后立即浇水。栽植时要提高栽植质量,采取栽后立即检查及时纠正、栽后浇水、公道密植等方法避免因大量死苗而缺苗断垄。
5、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松土除草。除草可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但不能用化学方法除草。1般松土除草 3 次,第 1 次在苗高5 cm 时进行,第 2 次在 6 月,第 3次在 8 月。用分根法栽种时,结合松土使苗易长出土面。
(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 2~3 次。第 1 次以氮肥为主;第 2 次可用腐熟粪肥,配合过磷酸钙、硝酸钾各15 kg;第 3 次于 8 月上旬,可以多施些肥,以增进根部生长。
(3)摘花
摘花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措施之1,或说是必要措施。摘花丹参和不摘花丹参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摘花越早,增产效果越明显。摘花要勤,丹参为无穷开花植物,花期内每 10 天摘花 1 次,连续进行几次。除留种地外分批将花薹剪除,控制生殖生长,以利根部生长。
(4)排水
丹参种植密度高,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应及时作好清沟排水工作,避免积水烂根,致使减产。丹参种植田积水,是引发丹参根系发育不良和腐败的重要缘由。种植丹参前要做好田间排水管理,以避免造成没必要要的经济损失。
6、病虫害防治
丹参根腐病为害根部,使地下根条发黑腐烂,地上茎叶枯萎死亡。病发早期用 50% 多菌灵 1000 倍液浇灌,与禾本科植物轮作。棉铃虫以幼虫为害蕾、花、果,引发花蕾脱落,影响种子质量。从现蕾期开始喷洒 50% 辛硫磷乳油 1500 倍液或 50% 西维因 600 倍液防治。栽种要在 11 月 15 日前结束,在此时期内尽量提早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