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猝倒病又称棉花地根病,棉花猝倒病是1种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的病害。reJ植物号

棉花猝倒病又称棉花地根病,棉花猝倒病是1种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的病害。 在我国各棉区都有产生,特别在湿润多雨的地区病情更加严重。该病由丝核菌引发,主要侵害棉花的幼苗阶段,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致使棉田产量的显著降落。为了保护棉花产业,农民需要了解该病的症状和病发规律,并采取科学公道的防治措施。
棉花猝倒病的症状表现为:
棉苗出土后,病菌首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然后在幼茎基部构成黄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部开始软腐烂,色彩由黄色逐步变成黄褐色。受害的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子叶也逐步失去色泽,显现水浸状软化的现象。在高湿条件下,病部常常产生白色絮状物,这是病菌的菌丝。与另外一种棉花病害——立枯病不同,猝倒病在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
棉花猝倒病的病发规律表现为:
我国各个棉花产区都有该病的产生,但尤以湿润低洼多雨的地区病情较为严重。该病主要危害未出土的棉花种子、幼苗和刚刚出土的幼苗。病害最初在幼茎基部贴近地面的部位出现针尖大小的变色点,然后逐步变黑并扩大略微凹陷。当病情加重时,病部会显现水浸状,变成黑褐色软腐,致使棉苗倒伏或直立枯死。 棉花猝倒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等待着新1轮棉花种植季节的到来。在棉种萌生后,病菌会直接或间接侵染棉苗,特别在低洼多雨的季节和土壤湿度较大时,病发情况更加严重。为了有效防治这1病害,农民应当在棉花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加强苗期中耕松土,下降土壤湿度,并注意田间排水的问题。
药剂防治:
1种经常使用的防治方式是在种子中拌入90%恶霉灵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另外,也能够使用40%乙磷铝600倍液、25%甲霜灵600⑻00倍液或66.6%霜霉威盐酸水剂800倍液来浇灌棉株。这些药剂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病害对棉花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