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繁殖技术 鸢尾繁殖经常使用分株法,操作简单,见效快。于休眠期或新根萌生前将3~4年生的母株掘起,分成数块,每块最少带2~3个芽,另行栽培便可。如需苗较多时,可将根茎分割,插于湿沙中,保持20~22度温度,20天左右便可生根,并产生不定芽。除分株繁殖外,也可采取播种繁殖。通常于秋季种子成熟后立即播种,此时种子发芽率高,发芽整齐,20天左右便可出苗。在入冬前还有1段时间生长,经1年培养后,第3年部份苗就可以开花。春播时种子要沙藏,否则发芽率大大下降。另外,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还可采取组织培养法繁殖。 鸢尾栽培方法 栽培鸢尾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而适度湿润的地方。栽植前土壤要充分翻耕,并施入腐熟堆肥和少许骨粉或草木灰作基肥。

栽植不宜过深,以不见根茎为度,但根茎要压紧。栽后浇1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实际干湿情况补充水份。1般以土壤略偏干为好,不要使土壤积水或长时间过湿,以避免造成烂根或产生病害。春季萌芽生长至开花前应施1~2次腐熟的淡薄饼肥水或复合花肥,则可保证花大叶茂。花凋谢后最好再施1次液肥,为明年更好地生长和开花打下良好的基础。立秋后植株枯黄,及时清除地面枯叶,冬季适当覆盖便可安全越冬。 在鸢尾的常规栽培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褐斑病、花叶病、根茎腐烂病、冠腐病和茎线虫、蝼蛄等害虫,如有产生应及时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