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在我国不同地区温度相差较

大,而早春和暮春的气候也相差差异。因此,多肉植物的春季管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及时间进行。另外,多肉植物种类繁多,习性也有很大差异,大致可分为晚秋、冬季、早春等冷凉季节生长,夏季高温时休眠的“冬型种”,如景天科的飘流岛、东云、黑法师、桃美人、水培;番杏科的生石花、肉锥花、魔玉、帝玉;风信子科的佛座箍、块根寿、鳞芹、弹簧草、逸草;芦荟科的玉扇、万象、玉露、宝草、瑞鹤和薯蓣科的南非龟甲龙等种类。 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季节生长,冬季寒冷时休眠的“夏型种”,主要有龙舌兰科、神仙掌科、大戟科、夹竹桃科、凤梨科中的绝大部份植物和旋花科的何鲁牵牛、布鲁牵牛;葫芦科的非洲奇葫芦、睡布袋、笑布袋;西番莲科的徐福酒瓮、刺腺蔓;薯蓣科的墨西哥龟甲龙等。 还有1类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时都会减慢生长处于半休眠状态,而在春、秋季节旺盛生长的“中间型”,如风信子科的大苍角殿、鹿角苍角殿,芦荟科的卧牛、芦荟、冬之星座;景天科的艳姿、花月等种类。因此,多肉植物的春季管理还应按不同的类型进行。
多肉植物春季温度管理: 2月立春后,我国华南地区白天温度可达10℃~15℃,天气晴朗室内温度可达20℃以上,夜间也有3℃~5℃。这个季节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温室内多肉植物开始旺盛生长,特别是“冬型种”和“中间型”多肉植物在这段时间里是全年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但此时的温度还不稳定,经常有寒流产生,不要急于将其搬出室外,也不要急于打开花棚,以免温度忽高忽低,造成冻害,还要避免大棚凝结的水珠滴到植株上造成腐烂。而北方地区依然雪窖冰天,多肉植物的管理以保温御寒和增加光照为主,夜间温度最好能保持5℃以上,并要有1定的昼夜温差。 阳春3月温度继续回升,昼夜温差加大,“冬型种”和“中间型”多肉植物都进入生长旺季,“夏型种”多肉植物也开始苏醒。此时可先打开花棚的窗户透风,使植株逐步适应室外环境,特别是南方天气晴好时更应如此,以免因温室午间温度太高蒸坏植物。但北方地区若遇寒流、倒春寒或大风降温等天气仍要关紧门窗,以避免植株因冻害受损。4月随着气温回升,龙舌兰科、神仙掌科、大戟科、龙树科和景天科和芦荟科的“夏型种”和“中间型”多肉植物可逐步搬到室外。但如果遇连阴雨天还要注意避免长时间雨淋,以避免因低温湿润引发植株腐烂。当室内温度超过30℃时,应开窗透风,下降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