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仙花种植都是1片1片的,正由于是这样所以8仙花1旦有病虫害就沾染特快。所以在发现8仙花有病虫害时1定要及时给予医治,不然会致使没必要要的损失,从而影响8仙花的美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8仙花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8仙花绿瓣病 症状植珠矮小、萎缩;花序色彩消退,花瓣通常变成淡黄绿色,花小或无花。 沾染途径 是由类菌质体(简称MLO)侵染引发的。类菌质体主要是在雏菊、春白菊、大车前、飞蓬、无人菊、苦芭菜等各种多年生植物上存活和越冬,并主要通过叶蝉从这些植物传播侵染危害。另外,兔丝子也能传毒。
防治方法 1、及时淘汰病件并烧毁,减少侵染源。注意清除栽植区周围的杂草及其他野生寄上。 2、虽然种于不带病原物,也应从无病健康的植株上采种作繁殖用,培养硬朗的幼苗可提高抗病力。 3、杀虫剂防治传毒叶蝉;及时清除传毒茧丝子,控制病害产生。
8仙花立枯病 近地面叶片、产生水清状黄褐色斑,并蔓延到茎部,致使叶片干枯,茎秆变黑腐烂。在湿润的土壤,病株基都可见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物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病发条件 15~18℃:左右,土壤湿润,植株萌发的新镌嫩弱易感染病发。
8仙花叶斑病 8仙花叶斑病为8仙花上常见疾病害之1。 主要危害叶片。叶受侵染后初为暗绿色、水清状的小斑点,逐步扩大到l~3毫米,最大可达15毫米左右。后期病斑暗褐色,中心部份变灰白色,边沿部份紫褐色,略隆起。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胞子器。 病原病 原为8仙花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hy-drangeae Ell. Et Fv.),属腔孢纲、球亮孢目。分生胞子器生于叶面,直径100~115微米。初埋生于表皮下,后外露。份子胞子长圆形,大小为10~12X23~35微米。 沾染途径 病菌在被害叶内落在土表越冬,第2车8仙花重新展叶以后病菌也开始活动,从分生胞子器中产生分生胞子,借雨水飞溅传播。透风不良时容易病发。
防治方法 l、完全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翻土地,减少初浸染源。 2、病发早期喷洒75%苗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硕悬浮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德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8仙花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侵染茎。病发早期,叶片表面出现零星白色粉状小斑块。随着病害的发展,叶子像法了1层白粉。幼叶严重受害时,生

长停止;老叶受害后,叶色变浅,逐步枯死。嫩茎有时也可受害。 病原 为白粉病菌 Microsphaera alni(Wallroth)Salmon。 沾染途径 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气温高、湿度大,病发严重。另外,种植过密,透风不良或施氮肥过量,都有益于此病产生。
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栽植。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透风透光。入秋后,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减少来年 沾染源。 2、病发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波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波喷雾。
8仙花缺铁症 植株的新叶除叶脉全部黄白化,渐渐地叶脉也失绿;②腋芽出现一样的症状;③用营养液培养的幼苗可见到黄化现象,特别是上位叶。 诊断要点 缺铁的症状是出现鲜黄化,叶绿正常,不停止生长发育。主要看新叶是合畸形、萎缩,叶缘是不是枯死;②凋查土壤PH。出现症状的植株根际土壤呈碱性,有多是缺铁;虫为害很少出现与此类似的症状。 缺铁特点 铁在植株体内移动小,所以在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开始出现黄化; 新叶的叶脉间先黄化,逐步全叶黄化,但叶脉间不出现坏死症状; 如发现叶片黄化,及时补铁,可在黄白叶上方长出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