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的形态特点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210多年,41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银杏树是第4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10分珍贵的树种之1,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观赏价值。 生物特点 银杏树为裸子植物中唯1的中型落叶阔叶乔木,可以长到25-40米高,胸径可达4米,幼树的树皮比较平滑,呈浅灰色,大树树皮呈灰褐色,表面有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锯状短枝。有着较为消瘦的树冠,枝杈有些不规则。 银杏叶子在种子植物中很特别,具有1般裸子植物所没有的阔叶型叶子,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⑸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⑻厘米,叶脉和叶子同形,具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叶子有的长在枝头,左右两边零零散散1边1片,有的长在1团,1个地方很多片。 银杏是雌雄异株,但有极少的银杏是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⑸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银杏为裸子植物,只有种子的构造,还没有演变出被子植物的果实,但银杏种子的种皮发达,看起来与被子植物的果实没有甚么不同。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椭圆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银杏种子是1.5⑵厘米,包在2⑶厘米的棕黄色的种皮里。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银杏的种子称为白果,有点像杏子,由于含有很多丁酸,闻起来象是腐败的奶油。也有人对果浆中的成份过敏,发痒长水泡,洗果子的时候需要戴手套。种子剥出烧熟可以吃,是中国和日本的传统食品。 1般特点 叶:扇形,有柄,长枝上的叶大都具2裂,短枝上的叶常具波状缺刻。 胞子叶球:单性,异株。 小胞子叶球:呈柔荑花序,生于短枝顶真个鳞片腋内。小胞子叶有短柄,柄端常有2个悬垂的小胞子囊。 小胞子:长圆形,纵轴有1凹陷的远极槽,外壁有微细的崛起。 大胞子叶球:简单,通常有1长柄,柄端有2个环状的大胞子叶,特称为珠领(collar),上面各生1个直生胚珠。 种子:种子近球形,种皮分化为3层,胚具2片子叶。 染色体:x=12。 原始特点 银杏身上有许多较为原始的特点。它的叶脉情势为“2歧状分叉叶脉”,在裸子植物中独一无二,但在蕨类植物中却很常见。它的雄花花粉萌生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这1特点在裸子植物中仅苏铁有,而在蕨类植物中也很普遍。这就说明,银杏是1种比松、杉、柏等树木更加古老的植物。所以植物学上将它列为1纲、1目、1科、1属、1种。 鉴别特点 落叶乔木,叶扇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

~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椭圆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 雌雄株辨别特点示之以下,以供参考: 雄株 1.主枝与主干间的夹角小;树冠稍瘦。且构成较迟。 2.叶裂刻较深,常超过叶的中部。 3.秋叶变色期较晚,落叶较迟。 4.着生雄花的短枝较长(约1~4cm) 雌株 1.主枝与主干间的夹角较大;树冠宽大,顶端较平,构成较早。 2.叶裂刻较浅,未达叶的中部。 3.秋叶变色期及脱落期均较早。 4.着生雌花的短枝较短(约1~2cm) 木材淡黄色。纹理致密。富弹性,不翘不裂。可供建筑、家具、用具、雕刻、绘图板及其他工艺用。种仁入药,有清热、敛费肺、平喘、止咳、行气活血之功能,并可炒食或甜食。但不宜多吃,以防中毒。外种皮可作农药用,有防治植物病虫害之效。[3]1般人都可食用,特别合适尿频者,体虚白带的女生。有实邪者忌服。生食或炒食过量可致中毒,小儿误服中毒尤其常见。个如杏核大小色洁白如玉,其味甘、苦、涩,过食易引发腹泄。银杏树在绿化使用较多,特别是北方,银杏树具有的特性非常合适作为行道树。其不生病虫害、耐寒能力强、生长时间不产生垃圾、树形优美端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