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是什么植物?/三叶草是什么种类
2023-07-02
一、日本樱花树和中国的樱桃树一样吗?
一样的,就是品种不一样
二、武汉大学樱花树的来历是什么?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友粗答汉大学种下的小日樱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
怀着凳拦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但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于是,武大的第一代樱花树得以保存。
扩展资料
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
樱园一带以小日樱花为主,收集了早樱、晚樱和垂枝樱等共6种10余个佳品的樱花,花色丰富,绚好慧丽多彩,枝、干多异且花期不同。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继而小日樱花、垂枝樱花、晚樱等开放。
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汉大学行政楼旁的樱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大樱花
武汉大学樱花树竖稿野的来历是日本相赠,还有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或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引进的。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大山樱1000株,后者将其中敬哗50株转赠武汉大学。
1982年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栽培于武汉大学。
1992年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赠送樱苗200株。这些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获赠的樱花是目前武汉大学樱花的主要来源。
扩展资料:
武汉大学的樱花主要集中在“樱园”,因为有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的男生寄宿舍及老图书馆综合体的承托,最受游客欢迎。此余喊建筑亦因为紧靠樱花而得名“樱花城堡”。
武汉大学樱花主要为为东京樱花(学名:Cerasus yedoensis)、山樱花(学名:Cerasus serrulata)、垂枝大叶早樱[学名:Cerasus subhirtella (Miq.) Sok. var. pendula (Tanaka) Yü et Li ]和高盆樱桃(学名:Cerasus cerasoides),数量约1000多株。不同品种的樱花花期略有区别,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盛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大樱花
三、武大樱花来由
很多人只知道武大的樱花大多来自日本,但是在此之前,武大樱花其实最早是来自咸宁的崇阳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长熊召政介绍,所有的日本人都知道,樱花源自中国。全国人都去武大赏樱花,却很少人知道,武大的樱花来自崇阳。熊召政有过到日本福冈赏樱的经历,他介绍,日本全境赏樱可持续一个半月。他发现,我国樱花大多生长在山区,因气温比平原低3至5℃,造成日本樱花已近尾期,我国樱花正艳,有基础做好赏樱经济。
熊召政介绍,王世杰1891年诞生于崇阳县回头岭村档仔,后来留学英国,1927年被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武汉大学腔蠢蚂首任校长。为让校园像花园,国学大师黄侃提议在校园种花,得到认可。王世杰写信给家乡崇阳,希望送来一批桂花、山樱。因为王世杰的家乡情结,武大的樱花梦便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1939年,侵华日军选中武大作为他们的中原司令部,并从日本运来一伍埋批樱花。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首相又送给中国政府上千棵樱花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再次划拨一批日本樱送到武大种植。
来源摘自央视新闻,湖北日报等:
武大樱花最早来自这里!崇阳十万亩野樱花亮出“最美答案”!
网页链接:武大樱花最早来自这里!崇阳首届樱花节开幕
1939年春之前,武汉大学校园内并没有樱花。这之后,侵华日军从本国运来樱花树苗,在武大珞珈山校园里种下了象征国耻的、最早的一批樱花树。
1973年,有关部门将日本友猛租早人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20颗“山樱花”(又名“福岛樱”、“青肤樱”等,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转赠武大,由学校栽型码植于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庐前。
1989年春,武汉大学还从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了原产于我国云南的“红花高盆樱”16株,栽植在校医院旁。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对华友好人士赠送“日本樱花”树苗约200株,栽植于人文科学馆东面的八区苗圃。
武大校内樱花约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这些花既有侵华日军当年所留下的“国耻之花”,也有中日恢复邦交后由日本友人枝雀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
谈起武汉大学樱花的来历,武汉大学校史研枯亮究会创始人吴骁告诉《国际先驱导报》,1939年前后,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怀着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侵华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这便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日军当年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到了1949年初,就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民党将领张轸师长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1949年5月15日张轸率部起义,武汉和平解放)。 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当年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赠送没誉宽了1000株大山樱,周恩来总理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虚缓送了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1973年,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20株“山樱花”转赠武大,铅亮团栽植于珞珈山北麓。
1992年,在纪念中槐橘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对华友好人士赠送“日本樱花”树苗约键李200株,栽植于人文科学馆东面。